東北網3月13日訊 黑龍江省自2001年被國家列為生態效益補助試點省份之一以來,補助資金8年依舊,管護資金嚴重不足。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趙雨森呼吁,提高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准,擴大重點公益林面積。
趙雨森告訴記者,2001年黑龍江省被國家列為生態效益補助試點省份,涉及8個市45個縣(市、區)、單位,251個國有林場。當時,全省補助試點面積2500萬畝,補助資金1.25億元,補助標准每畝5元。其中,每畝3.5元用於管護工資支出,0.5元用於森林防火、資源監測、病蟲害防治,1元用於重點公益林造林、補植和幼中齡林撫育。每個管護人員管護面積平均3000畝,管護工資9000至11000元,扣除管護人員上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在管護站吃住、交通、通訊等費用,年純收入僅有6000到8000元左右。
『然而,從補助試點到轉入實施補償基金制度已過去八年,補償標准仍然未變,管護資金嚴重不足,管護難以維持。』趙雨森說,黑龍江省國家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面積達到3591萬多畝,補償資金1.7億多元,補償標准每畝5元。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個管護人員管護面積平均3000畝,管護工資年9000至11000元,純收入6000至8000元。管護人員工資收入偏低,生活比較困難,大部分單位管護人員工資低於周邊農民的收入,管護人員積極性不高。
趙雨森建議,根據經濟發展實際和物價上漲水平,補償標准每畝應提高到10元,其中,每畝7元用於管護人員工資,1元用於防火、資源監測、病蟲害防治,0.4元用於補償工作檢查、道路維護,1.6元用於重點公益林造林、補植和幼中齡林撫育。這樣纔能保護好、培育好重點公益林,纔能更好發揮生態和社會效益。
此外,趙雨森還認為,根據黑龍江省實際,要保護好一般公益林,更好地發揮生態和社會效益,建議逐步加大資金投入,擴大重點公益林面積。黑龍江省有五大山系、五大水系和漫長的邊境國防線,生態區位重要,在區劃重點公益林時,懇請國家適當放寬標准。(本網北京1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