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省賓西牛業要為肉牛飼養爭『待遇』
2008-03-17 06:21:51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楊興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7日訊 近幾天,肉牛市場銷售價格每市斤突破8元,這標志著農民每出售一頭肉牛,可以獲得三四千元的純利,相當於種植10畝玉米的淨收入。

  然而,記者在采訪中,無論是養牛戶、販牛戶,還是龍頭企業,對目前的肉牛業都懮心忡忡。

  黑龍江賓西牛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賀志雲甚至疾呼:『國家要像對待能繁母豬、能繁奶牛一樣,盡快給能繁肉牛發補貼,確保肉牛繁育,否則,黑龍江剛剛起步的肉牛產業將面臨崩潰的危險。』

  『沒人養母牛,育肥牛從哪來?』

  賓縣經建鄉民利村姚家屯,村民們養了幾十年肉牛,就在去年養出個『衛星』來,村民姚連璧一年向賓西牛業出售200多頭肉牛,淨利潤100多萬元。

  而就是這個『姚百萬』,卻明顯感到了肉牛危機。

  他說,前幾年姚家屯只有兩三戶農民育肥牛,有10多戶養母牛,去年這個數字倒了過來。往年全村能出生肉牛200多頭,現在卻只能維持20頭左右。姚連璧擔心,如果誰也不養母牛,就沒有架子牛,又拿什麼育肥牛呢?

  另一種現象更讓姚連璧上火。他說,南方牛販子到黑龍江大量采購母牛,有時一天就從賓安牛市拉走200多頭,淨是些四五歲生育期的好牛。他更擔心,照這樣下去,母牛就會像前兩年的母豬一樣,豈不宰沒了?而一但出現生豬那樣的危機,沒有五六年時間是恢復不了的。

  『小家小戶沒法養母牛,要養就得靠大戶』

  類似的擔懮,同樣讓阿什河牛場場長李萬學不安。

  李萬學是全省活牛供港第一人,目前也是唯一者。去年他向香港出口活牛2800多頭,今年將出口3500多頭。為保證供港數量,他早就采取了『兩條腿走路』,一是到市場上買架子牛再育肥,二是飼養母牛自繁。

  兩年來,他明顯感到好品種肉牛越來越少了。去年,他在農發資金的扶持下,增加200多頭自繁母牛,使自繁母牛增加到700多頭。他說,要是單純靠市場買架子牛,供港指標很難完成。

  李萬學說,肉牛繁育周期長、成本高,一般母牛要養到兩歲纔能進入生育期,生一頭小牛到出欄要兩年時間,還涉及品種改良等高難問題,小家小戶根本乾不了,必須靠政府扶持大戶來進行。只有形成大戶集中繁育、農戶分散飼養群體性優勢,纔能保證肉牛源源不斷。

  『光有設想不行,關鍵時政府要幫一把』

  『所有的問題都集中體現在龍頭企業上』,賓西牛業董事長賀志雲說,『賓西牛業剛投產時,我們是挑好品種采購,現在選擇餘地很小,為什麼?一是牛源少了,二是好品種少了。』

  據了解,賓西牛業是以開發高端牛肉市場為主導的現代化肉牛屠宰加工企業,去年春天其優質牛肉銷售到中東地區,年底又打開香港市場。但受制於肉牛品種及數量,賓西牛業供港牛肉只能維持每月200噸的最低水平。

  賀志雲說,肉牛業是黑龍江獨具優勢的畜牧主導產業,國家及各級政府應汲取豬肉供應危機的經驗教訓,參照國家給母豬及奶牛的政策,一方面給能繁肉牛發補貼鼓勵肉牛繁育,另一方面鼓勵建設大型肉牛繁育基地。

  賀志雲說,面對市場挑戰和機遇,賓西牛業希望在政府及銀行的支持下,采用『企業+農戶+銀行』的運營模式,建設萬頭肉牛繁育基地。即銀行貸款給養牛戶,企業為養牛戶擔保,養牛戶保證將肉牛送交企業,企業按市場價格結算的牛款先行還貸。

  賀志雲說,光有設想不行,關鍵時政府要幫一把,這樣做就可以實現『銀、企、農戶』一舉三得,並促使黑龍江肉牛業健康穩定發展。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