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0日訊 今年新一輪的棚戶區拆遷改造中,哈爾濱市南崗區有極樂社區、龍橡社區等三片棚戶區列入其中。位於極樂社區的極樂棚戶區,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曾是一片大空地,由於一部分鐵路職工和『闖關東』百姓,擇地而居,臨時搭建起自用小房子,慢慢地形成了兩三千戶的大棚戶區。1997年,隨著一次大規模拆遷改造,這裡僅剩下三四十戶棚戶人家。
『終於要動遷了,眼巴巴盼著拆遷,可算盼到頭了。』昨天,南崗區極樂五道街四胡同的40戶棚戶區老戶,聽到要動遷的消息,奔走相告。
這樣一幅景象,也許你不會相信這是繁華都市裡的一角:垃圾遍地、污水橫流、一溜狹長的板子棚上,到處都是煤袋子、木板子,人居住在這裡沒有下水,連上廁所也要走出家門去那種人工掏糞的旱廁。
艾登興,是這個棚戶區的一號門『掌櫃的』。老人今年64歲,打出生就在這裡。兩個兒子,嫌這裡壞境不好早就『飛』出去了。可是他跟老伴,一直留守著,因為買不起其他房子。
走進艾登興家,記者看到,黑漆漆的小屋裡,塞滿了用來『糊口』的紙箱、雜物。惟一的一片空間,就是用兩塊木板搭起的一張床。一進門,老人就忙不迭地捅爐子。據老人說,這個地爐子從他父親那代就開始用了,至少已經為他家取暖五六十年了,可稱得上是哈爾濱使用年頭最老的地爐子了。
據艾登興講,上世紀三十年代,他的父親和三個叔叔、一個姑姑就從山東老家闖關東來到這裡。那時父親,出床子賣肉養活全家。聽父親講過,當時,這裡就是一片空地,歸鐵路管。自己的父親在靠近日本人曾使用過的一棟紅磚小樓前,經過鐵路部門批准,蓋下了現在這個40平米小房。1969年,日本小樓被拆後,這裡的棚戶人家一度達到兩三千戶。1997年,鐵路進行拆遷改造,由於他們的房子頂上是供電部門支設的高壓電塔和電網,無法蓋樓,那次大規模改造中,他家和現在的三四十戶就被剩了下來。而和他們曾住過一個大院的鄰居,早就搬進了樓房。其中鐵路職工大部分都搬走了。
如今,望著以往同住一個大院的鄰居早就住進的樓房,艾登興說:『俺們終於也盼來了美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