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哈爾濱市個人合作建房項目啟動 自稱價格可省25%
2008-03-27 09:57:44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7日訊 時下,哈爾濱市即將進入建設工程施工旺季,而哈爾濱市首個合作建房項目已經開始啟動,預計一個月左右,工程即將進入正式的施工建設階段。

  據哈爾濱個人合作建房聯盟發起人葛建軍介紹,為了實現聯盟會員合作建房的意願,他們早在一年前就開始選址,准備合作建房。這次開工建設的項目,大家是經過認真研究決定的。在選址時,就對哈爾濱市30多塊土地進行過考察,最終確定與一家開發商合作開發位於哈爾濱市香坊區的一片土地,准備建設一個板式高層小區。

  僅一成會員入股建房

  葛建軍介紹,自2007年5月哈爾濱市首個個人合作建房聯盟成立以來,通過網站招募會員等方式,在短短的幾天內,報名會員便超過2000人。為便於操作,聯盟成立了哈爾濱眾建投資諮詢有限公司。葛建軍表示,公司成立後,按照程序,他們首先制定了《哈爾濱個人合作建房聯盟章程》,約定了合作建房原則、合作人員應履行的責任以及違約責任,相應的管理也步入了正規化。盡管如此,真正進入到建房階段時,卻只有二三百人申請成為合作建房的成員,佔會員總人數的九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對此,葛建軍並沒有說太多。畢竟個人合作建房還是個新鮮事物,許多人對它仍不放心,多數人觀望等待的心態也是可以理解的。

  與開發商合作仍難避免

  『搞合作建房的目的,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省錢,讓那些買不起高價房的人能夠住進我們合作建的更便宜、實惠的房子。』葛建軍說,最省錢的辦法就是,繞開開發商,但是這次等待建設的合作房,仍要與開發商合作。不過,為了避免一些問題的出現,聯盟與開發商協議先期費用由開發商自行承擔。

  那麼,既然是為了節約成本,為何還要違背初衷,仍與開發商合作建房呢?據了解,政府認可的土地使用者只能是房地產開發商,而不是所有合作建房的參與者,只有具備資質的開發商纔能去買地;房屋建好後,在產權證辦理上,由於政府部門在辦理產權證的時候直接面對的是開發商,也不是合作建房參與者。所以,為了符合市場操作規則,個人合作建房還是走上了與開發商合作的路。這在無形當中,也多少增加了成本。

  成本增加但還是省錢

  不過,盡管如此,葛建軍還是認為,『我們還是省下一筆錢。』用葛建軍的話說,自己畢業於黑龍江省建築學院,還從事過房地產行業,對房地產業還算有些了解。

  他認為,合作建房與房地產開發商建房不同,沒有銷售利潤和營銷費用,而且合作建房還省去了貸款成本及團隊管理成本等,按此測算,同一地界,合作建房比開發商開發的樓盤房價約下降20%左右。據介紹,新選定的建房地段周邊房價約為3000元/平方米,合作建房價格應該比同等地段低25%左右。

  葛建軍說,『我們下一個計劃,就是脫離開發商,完全由自己來建房,那時,我們的房價纔會真正降下來,股東們纔能最大化受益。』

  這是葛建軍倡議搞個人合作建房的理想。當然,理想與現實之間會存在多大差距,目前還不得而知。本報記者孫殿喜

  新聞鏈接——

  2003年,北京的於凌罡在互聯網上率先提出集資建房,得到網友的熱烈響應。

  2004年初,溫州合作建房發起人、溫州市場營銷協會秘書長趙智強向外界拋出了以市場營銷協會牽頭開展個人集資建房的計劃,亦得到了眾多人響應。

  2006年12月,深圳寶安區兩棟宿捨樓因債務問題被法院強制委托拍賣,以林立人為首的81名合作建房者成功地以601萬元的價格獲得兩棟成品樓的產權。這兩棟物業納稅後,均價僅為1623元/平方米。而該區域正在銷售的商品房均價每平方米卻在6000元以上。業內人士認為,收購已建項目的模式操作性更強。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