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4日訊(記者 朱丹鈺) 在老工業基地振興政策支持下,我省近幾年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GDP連年保持高速增長,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現金收入穩步上昇,老工業基地振興已取得明顯成效。
減免農業稅
中央提出減免農業稅以來,我省共免征農業稅80.49億元,得到糧食直接補貼49.02億元,良種補貼9.82億元,農機具補貼0.25億元。『一免三補』政策調動了全省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糧食總產量連續3年遞增,2006年達到3780萬噸,創歷史最好水平,實現了播種面積、總產、單產、優質率的四個歷史性突破,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
我省國企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截至2006年底,全省有3302戶國有企業完成改制,改制面達96%。在完成改制的193戶大中型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佔18.1%、參股和混合所有制佔18.1%,國有資本全部退出佔63.8%。一批處於劣勢地位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先後從紡織、輕工、機械、造紙、儀器儀表、建材等14個競爭性領域退出,使我省國有企業長期以來『一股獨大』、所有制結構單一的狀況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全省債權銀行共剝離國有企業債務688.4億元,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處置債務達493.2億元,盤活呆滯資產200多億元。完成25戶企業政策性破產終結,化解不良債務40.4億元,爭取中央財政補貼資金56.6億元。
分離企業辦社會
全省共向地市移交企辦中小學校611所,73戶地方國有企業的555個輔業單位實現了主輔分離、輔業改制,改制面達95%,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輔業的剝離每年可節省費用支出百億元。有近3000戶國有企業卸掉了冗員包袱,183萬人實現『並軌』,發放經濟補償金134.3億元。
城鎮社會保障試點進展順利
我省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工作進展順利,到2006年全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800.4萬人、基本醫療保險708.2萬人、失業保險458.7萬人,有245.3萬城鎮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比2003年增加89.1萬人。
六大基地建設
2006年,六大基地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78.2億元,增長24.2%;實現工業總產值5105.1億元,增長15.9%,拉動全省工業增長15個百分點。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554.5億元,主營業務收入5685.9億元,利稅1733.2億元,分別是2003年的1.9倍、2.3倍、2倍,基本實現了翻一番。呈現出速度與效益同步提高的良好態勢。
對外貿易額實現歷史性突破
我省對外開放實現歷史性跨越。對俄貿易額比2003年增長1.3倍,與我省有經貿往來關系的國家和地區達到210個,與4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建立了穩定的經貿合作關系。三年累計簽訂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項目455個,完成營業額11.5億美元,全省實際直接利用外資17.1億美元,比2003年增加6.8億美元,增長66%;實際利用省外資金300億元,比2003年增加194億元,增長1.8倍。
哈大齊工業走廊
哈大齊高新技術產業帶已獲國家批准,成為東北三省唯一的一個國家級高新產業帶,全省共落實項目314項,資金14332萬元,對我省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起到促進和帶動作用。全省101項國防科技工業項目總投資69.46億元,其中超億元以上項目19項,項目總投資44億元,其中國家投資34億元。已完成建設項目10項,項目總投資46.5億元,國防科技工業的整體能力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