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拉起農民致富纖繩 生物科技學院科技共建結碩果
2008-04-24 14:00:27 來源:東北網  作者:高長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學院領導深入到農村了解農業生產情況 尹成穎攝影
生物科技職業學院專家傳授大棚葡萄栽培技術 尹成穎攝影

  東北網4月24日訊(記者 高長利)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近兩年在哈爾濱的水果市場上出現了一位『新成員』——美國紅提大棚葡萄。這不起眼的一粒粒紅提,讓哈爾濱市呼蘭區光榮村的35戶農民去年賺了個盆滿缽滿。

  說起這致富的紅提,光榮村的村民們伸出了大拇指,齊誇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學院的專家。村民們說:『多虧了這些專家,幫我們解決了技術難題,提高了栽培水平,平均畝收入要比以前要高出1000多元呢,這小小的紅提可給我們賺了大錢。』

  『專家教授指導農民栽種致富的紅提』,這只是該校發揮農業人纔優勢、科技優勢,開展農業科技合作共建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學院以服務『三農』為目標,以『紮實推進、突出重點、形成特色、實現雙贏』為主線,嚴格按照省農業科技合作共建實施方案的要求,積極開展與哈爾濱市呼蘭區、北安市、虎林市的農業科技合作共建工作,取得了驕人的業績。

  專家坐陣大院農民致富無懮

  自去年開展共建工作以來,在北安、虎林、呼蘭的田間地頭,總能看到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學院領導和專家忙碌的身影。我省舉行的農業科技入萬家『春雨行動』中,該學院黨委書記張學智、院長李承林帶領專家和教授遠赴北安和虎林,與30餘位專家共同奮戰在一線,為農民謀劃致富的藍圖。

  『以前,遇到生產技術問題,我們是乾著急,現在不一樣了,有問題,到專家大院一坐,一袋煙的功夫,難題全部解決,要是沒有時間來,一個電話就能整明白,這些專家可是我們農民的主心骨,有他們在,遇到問題再也不用發愁了。』虎林的一位農民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細數農業專家大院裡坐陣的專家給農民生產生活帶來的便利。

  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學院把建設專家大院作為開展科技合作共建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目前,北安、虎林、呼蘭的農業科技專家大院正在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在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的同時,專家們也向農民傳送著致富的信息。去年,在學院與北安市農委的共同努力下,從遼寧盤錦市招商引資20萬元,在北安市海星鎮海星村建起了一處佔地1500畝的寒地河蟹養殖基地。在該基地的帶動下,北安市的河蟹養殖戶增加到20戶,河蟹養殖近7000畝。河蟹養殖過程中,水產系的專家經常深入到養殖戶家中,進行指導,跟蹤問效,使北安的河蟹養殖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去年,該市共產成蟹20萬斤,為農民增收300萬元。

  探索共建模式 實現互惠共贏

  『希望通過我們學院專家的努力,發揮學校的科技優勢,以合作共建的方式,讓農民的科技素質、農產品質量、農業生產標准化水平和農民收入都有所提高。』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學院院長李承林的一番話,表明了服務『三農』的決心。

  通過院市合作共建,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學院的農業專家不僅為農戶解決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而且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有效解決,積極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增加了農民致富奔小康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信心和決心。而學院也以合作共建為契機,在當地建立起了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提高實踐動手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場所。教師通過參與合作共建工作,培養了實踐能力,推進了學院『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去年,僅北安市就接待了實訓學生上百人。

  眼下,正值備耕生產的關鍵時期,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學院的專家們又開始陸續走進共建市(區),和農民一道奮戰在備耕抗旱的第一線,為農民拉起致富增收的纖繩。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