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7日訊北安市居民武吉斌給本報來信反映自來水問題。他在信中說,北安幾年前就吃水難,市政府為解決水源,建鬧龍河水庫,緩解城市用水。但用上鬧龍河水後,市民發現水中的『藥』味很大,夏天水管裡還經常流出懸浮物、草根等。現在,居民只能用自來水洗衣、擦地、衝廁所。做飯、洗米、洗菜是用2元一桶50斤的深井水,飲用就靠買15元一桶的純淨水。近年來大街上賣水車已成北安一景,這裡的百姓盼望能飲用安全衛生水。
居民
自來水有味,水質混濁
為調查實際情況,近日記者來到北安市。11日早5時,記者下了火車,就看見在建民路立交橋上坡處,幾臺拉水車正在吃力上坡。每臺車拉12至19個容量50斤的水桶。推水車的人說,這是他們在啤酒廠上的深井水,原來每桶3角錢,4月1日漲到5角錢了,送到居民家,一、二樓的收1.5元,三、四、五樓的收2元,六、七樓的收2.5元,他們一天送兩次水能賺50元錢。
記者隨即采訪了一些北安市居民。住銀行家屬樓的張老先生說,前幾年吃地下水,水沒有異味,自從自來水用上鬧龍河水庫的水後,就有異味,夏天有時水發臭,只能衝廁所、洗衣服。後來大家就開始買深井水洗菜洗米做飯,買純淨水喝。
在鐵西區平房馬女士家,記者看到她家的水龍頭上包著雙層白紗布,紗布已被水染成深褐色,接出的水微發黃,水面有白沫,水裡有細小沙粒。馬女士說,十天八天就得換一次紗布,紗布幫助過濾,盡管這樣水缸壁缸底也掛落一層黃鏽,夏天水龍頭有時還流出小蟲、草根,接出來的水存在水缸裡沈淀一夜纔能使用。
自來水公司
『水質合格,就是口感不好』
隨後,記者就此事到北安市自來水公司了解情況。公司副書記李壽軍說,居民反映的現象存在。但他對此有另一番解釋。他說,原來北安喝深井水,因北安地下水缺乏,深井水不夠用,市政府為解決吃水難,投資1.4億,1996年立項,1999年啟用了鬧龍河水庫,約有8萬人改用鬧龍河水庫水了。可能因為水庫水是地表水,口感會不同,百姓就對水有質疑,市衛生部門和居民代表共同取水樣送到省裡化驗,水質結果合格。現在北安的中省地直單位用原來的深水井,賣的水也就是出自那些地方。現在,市民以買水為由不交自來水費,導致自來水公司收費難。
對自來水中有異物的反映,北安市自來水公司負責生產的李春雨解釋說,建設水庫是經省勘探設計院設計,劃界庫區線上不能耕種、放牧,以保證水質。北安市城市管網老化,自來水日偽時期就有,現有一少部分管網是日偽時期的,有漏點損壞。因送水是間歇式,管網供水時正壓,漏點往外漏,停水後漏水處形成負壓,管網漏點附近雜質、小蟲等東西就會被吸入管網,再次供水形成正壓進入管網,居民打開水龍頭就會看見水裡雜質,就產生水沒處理好的錯覺。李春雨說,鬧龍河是地表水,是烏裕爾河一個支流,截流築壩憋成水庫。每天他們都做8項水化驗,在原水加淨水劑後,水含有微量氯氣味,存放一天氯氣味揮發,居民們感覺的藥味就是氯氣味。
疾控中心
可能居民樓二次加壓出問題
北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計劃免疫的韓喜權說:從2000年開始,居民就對水質有爭議,經共同取樣到省城化驗,20多項結果合格。2005年成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至今年每月監測8項指標,從全市東南西北中,取水樣化驗都是合格。記者要求看一下原始化驗合格單,韓喜權說,市疾控中心與衛生監督所分家後該化驗單不知哪裡去了。在有關部門的協調下,該中心主任把2000年3份水質檢驗報告拿給記者看。此化驗單的檢驗單位是省衛生防疫站,檢驗結論:『該送檢水樣經檢測,所檢項目的結果均符合GB5749-1985《生活飲用水生活標准》的規定。』
北安市衛生監督所負責人說,市疾控中心每月監測,化驗結果都是合格。北安居民樓房住3~4年後,二次供水水箱衝洗消毒頻率不夠,一年應該至少兩次,現在兩年纔洗消一次。按理說新樓竣工驗收應有衛生監督部門驗收蓋章,現在都沒有這個程序了。目前,對樓房二次供水只能監督一少部分,有物業對水箱管理好,居民喝的水問題就少,沒有物業的散戶,不能及時清洗消毒水箱,問題就大了。
-編輯點評
市民吃水是大事,既然市民一直都反映自來水問題,政府相關部門就應該認真對待解決問題。如果水源地水質合格,進到居民家就讓人不放心,那就找到出問題的關鍵點,是管網老化問題,還是二次加壓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只要是當回事去找,去查,去解決,就不會再讓市民有買水吃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