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9日訊 今天出版的《黑龍江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全文如下:
發展靠什麼,動力活力哪裡來?就是要靠深化改革,靠擴大開放,從改革開放中來。
改革開放發展了中國,發展了社會主義,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從根本上打破了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極大地解放了社會生產力。通過改革開放,我們國家成功地進行了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領域的深刻變革,探索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社會制度。通過改革開放,我們極大地調動和激發了人民群眾中蘊藏的創造活力,極大地激發和聚集了全社會的能量,使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等生產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可以說,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使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使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社會主義中國的生動氣象。
黑龍江同全國一樣,也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發展,不斷進步,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們要加快發展、科學發展、更好發展,必須要堅持不斷深化改革,不斷擴大開放,向改革要動力,要活力,要速度,要效益。實事求是地說,要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許多規律性的東西我們還不熟悉;妨礙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些體制性、機制性障礙和弊端還沒有完全消除;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了我們過去從未遇到過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解決出現的問題,也只有靠深化改革。也只有深化改革,纔能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使上層建築不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纔能使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取得突破性進展,進一步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機制保障,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纔能更好地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真正做到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只有改革開放纔能真正使黑龍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這是最佳良方,別無他策。具體改什麼、怎麼改,要從實際出發,不能搞一刀切,但必須要改,要動起來,而且動真格的。總的要求,就是要圍繞又好又快的經濟發展目標深化改革,在加快轉變我們的經濟發展方式、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要緊緊圍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昇級深化改革,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拉動向依靠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一、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資源開發向依靠資源開發、資源加工轉變。特別要大力發展現代產業,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努力振興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油、煤、氣深度加工業,大力發展生物、信息等新的支柱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要圍繞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化改革,按照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以場聯村、以企聯戶的新機制,努力形成城鄉企場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要充分發揮我省的人纔優勢、科技優勢,圍繞大力推動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深化改革,要通過改革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建立鼓勵技術創新和科技轉化政策體系、激勵機制、市場環境,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要圍繞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深化改革,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盡快形成各種所有制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新格局。特別要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國有經濟活力。要通過深化改革努力改善融資條件,破除體制障礙,開通多種融資渠道,形成多元投資體系。要大力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以現代產權制度為基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形成多種產業、多種所有制形式競相發展的新局面。要通過改革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發展各類生產要素市場,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總之,需要改革的內容很多,就是要緊緊圍繞發展的目標,通過改革來促進發展,加快發展,更好發展。
沒有革故鼎新,不能推陳出新,就不會有歷史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讓我們振奮起來,發動群眾,真抓實乾,共同開創黑龍江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