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現場目擊:飛石路旁到處是被砸扁的車輛 圖
2008-05-22 15:17:15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董景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2日訊 19日至21日,是專家預測的四川地震災區再次發生強烈餘震的最危險時段。20日午夜開始,密集的雨聲又持續到次日清晨。為了保證仍奮戰在重災區汶川縣漩口鎮的143名救援人員的給養與裝備,21日中午,黑龍江省公安消防總隊抗震搶險救援突擊隊第一梯隊總指揮梁明副總隊長親自押送物資趕赴前線。沿途,記者深深體會到了震後蜀道行的艱難與危險。

  帶著胰島素泵奮戰一周

  黑龍江省公安消防總隊抗震搶險救援突擊隊赴川救援後兵分3路,其中143名隊員奮戰在重災區汶川縣漩口鎮,需要再次補充部分給養與設備。21日11時許,指揮部調配的解放卡車抵達突擊隊設在都江堰市的後勤供給站,梁明親自帶隊押運,身患糖尿病的他已帶著胰島素泵在災區奮戰了一周。

  噴霧器為過往車輛逐一消毒

  車輛行駛至都江堰市邊緣地帶時,道路兩邊的殘垣斷壁逐漸多了起來,旁邊都已搭建了防震棚安置災民。在一個山腳下,前方的車輛開始減速慢行,一些身著白服的工作人員用噴霧器為過往車輛逐一消毒。隨著車輛駛近,道路指示牌更加清晰,白色的箭頭旁邊寫著『汶川』。進入汶川境內不遠,在一個山拐角處的指示牌提醒人們將進入常說的『蜀道』:『飛石路段,謹慎通過』。隨著車輛的前行,各色汽車的殘骸不斷闖進視野,一輛東風大貨車,被幾乎與其車廂等長的巨石攔腰砸斷,傾倒在道路右側懸崖峭壁的邊緣;一些車身被砸得如一團破布的車輛仰面朝天地『躺』在路邊,應該是在開通被堵塞的道路時掀到路邊的;一輛白色的小轎車,後半截被巨石完全砸扁,讓人不由得祈禱當時後座但願沒有乘客。據消防官兵介紹,通往漩口鎮的道路因地震滑坡堵塞,直到16日纔修復開通,當晚又因餘震出現局部塌方。

  特殊材料加固受損隧道

  穿過馬鞍石隧道,紫平水庫出現在山路下面。遠遠地,被震斷的都汶高速跨線橋下,不時有衝鋒舟拉載著救援人員破浪急行。在一個山拐角處,原有的路基被震開約三四十厘米的斷裂層,不得不在內側開闢了新的通道。因為路面不平,探出車窗外拍攝的記者被車輛一次突然猛烈的右傾驚出一身冷汗。車輛行至友誼隧道前方,緩緩地停在了路邊。在這裡執勤的交警解釋說,因為夜間大雨,隧道出現險情,搶修人員正在進行加固。在等候了約50分鍾之後,隧道終於恢復通行。借著車燈記者看到,這條961.5米長隧道的後半段,許多地方被用類似鐵軌的材料環固,個別牆面可見鼓脹剝落,拇指粗的鋼筋支出牆面。

  沒有睡袋突擊隊員席地而臥

  盤山道上行車,性急的人很難有成就感。有時開了半天一回頭,發現剛剛駛過的道路就在身旁不遠的山下。車輛行駛了兩個半小時後,終於抵達了漩口鎮。緊挨著陡峭山崖的鎮政府所在地幾乎沒有完整的建築。在路旁的一些帳篷的門前,懸掛著漩口鎮政府及一些居委會的牌子。路邊的一處空地上堆滿了帳篷,抵達設於被損毀的漩口鎮政府院內的突擊隊駐地時,記者了解到,隊員們在19日之前一直在沒有睡袋、沒有帳篷的情況下,和衣席地而臥。

  突擊隊徒步9小時抵漩口鎮

  據省公安消防總隊戰訓處滅火救援高級工程師廖軍大校介紹,為了爭取搶救時間、掃除盲點,15日,漩口分隊只攜帶必需食品和營救設備,翻山越嶺跋涉近9個小時趕到了漩口鎮。漩口是阿壩州的一個工業重地,143名隊員被分為5組分赴不同地點救援,除人員搜救外還進行了大量的工業救援工作。山區溫差較大,白天的工作讓隊員們汗流浹背,但晚間四五攝氏度的低溫,讓人覺得冰冷刺骨。搶救出來的物資都被用於為災民搭建防震棚,隊員們直到19日纔最後住進帳篷。

  隊員們自豪地告訴記者,17日胡錦濤總書記冒著餘震慰問的那支消防隊伍就是漩口分隊,總書記『你們也要注意安全』的關切叮囑讓他們倍感溫暖,他們一定在最需要的地方堅守到最後一刻。

  飛石路段險象環生。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