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跟學校的復習進程
1.歸納總結,梳理知識。
(1)完善知識結構。繼續構建中學物理知識的總體結構和各大部分的知識體系。
(2)歸納習題類型。例如:功能關系--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可分成下面四種情況:
①勢能定理:重力、彈力、分子力、電場力等力做的功等於相對應的勢能的減少;②動能定理:合力做的功等於物體動能的增加;③機械能守恆定律:若只有系統內的重力和彈力做功,機械能守恆;④功能原理:除系統內的重力和彈力,其他力做的功等於系統機械能的變化。
(3)加強物理思維的培養。例如:解力學問題常用的隔離法、整體法;處理復雜運動常用的運動合成與分解法;追溯解題出發點的分析法;簡單明了的圖像法;以易代難的等效代換法等,都是中學物理中基本的思維方法。
(4)強化解題方法的訓練。例如:如何建立物理模型;怎樣隨著審題而描繪物理情景;怎樣分析物理過程;怎樣尋找臨界狀態及與其相應的條件和結論;如何挖掘隱含條件等。
2.查『缺』補『漏』 ,全面掌握。應該從三個方面入手。
知識:(1)點:共有131個大的知識點,其中有十九個學生分組實驗。(2)線:牛頓定律、動量和能量兩條主線。(3)面:力、熱、電、光、原、實驗,共六個面。
方法:隔離法、整體法、幾何法、比例法、三角函數法、圖象法、等效法、代數法、類比法、逆向法、估算法、特殊值法、對稱法、近似法、移植法、割補法、變換參照系法、守恆法、小量分析法、疊加法、極端思維法。
能力:(1)理解能力;(2)推理能力;(3)分析綜合能力;(4)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5)實驗能力。要在復習中提高能力!要在考試中體現能力!
3.擴展視野,培養能力。做好答題的規范化訓練,優化答題策略,要限時訓練,鞏固和擴大復習成果。
(1)適當地做一些新題(今年各地的模擬試題)
(2)適當地進行自模考試(每周至少做兩套理綜)
2007物理試題特點
1.注重對物理學科基礎知識和重要知識的考察。
2.注重對物理過程的分析、物理模型的建立及運用數學處理問題的能力。
3.注重對實驗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及對物理實驗現象和結果的分析能力的考察。
高考物理試卷主觀題是考查能力的主陣地。高考試卷中的主觀題,就是要考生向閱卷人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以評定其知識水平的高低、思維品質的優劣和表述能力的強弱。大量采用主觀題對考生的表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歷年高考閱卷中都存在大量因表述不規范而少得分甚至不得分的現象。所以在復習中應自覺提高表述能力。
4.體現了物理學科知識與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
2008物理命題趨勢
結構不會有變化,難度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會保持穩定。
1.選擇題應該還是4+4模式,且注重知識點的融合。
主乾知識的『4』包括:切割問題(電磁感應)、萬有引力問題、動力學問題、能量和動量問題。兩道力學和兩道電磁學。交流電、傳感器的問題也可能會在選擇題中出現。
非主乾知識的『4』包括:振動和波、光、氣體和熱力學定律、原子物理。
應該有兩道到四道的多選題。
2.實驗題一般是1+1模式。電學是主題,可能會有創新。
近幾年實驗試題的難度有所下降,一般第一小題著重考查對基本儀器及規定實驗的掌握。強調實驗的基本能力、技能與方法;第二小題則著重考查實驗素養。靈活運用已學方法、技能來獨立解決實驗問題是得分的關鍵。在復習中應著重關注電學實驗的考查,而電學實驗中儀器的選擇和數據的分析是考查的重點。所以實驗題仍以電學實驗為主,且注意『組合型』電學題,可能會有一些創新意識。但如果在力學、熱學、光學中有最新科研成果作為素材,則也極有可能出現在實驗中。
3.計算題仍將是三道題。難度基本不變。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重視對科學素養的考查。
計算題總體難度會維持今年的水平,第23題仍會以牛頓力學和典型運動為考查主乾,注重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強調運動過程的理解和分析,注意區分似是而非的問題,注意將復雜問題分解為簡單問題並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
第24題難度仍維持在今年的水平,可能會更側重於帶電粒子的運動或電磁感應,從中考查力和運動、功和能的關系,例如電磁感應現象中感應電荷的計算等。
第25題難度也會保持不變,但以力學情景和電磁學為背景的命題的可能性各佔50%,試題重在對物理過程的分析和剖解,重在物理模型建立後對物理規律的選擇。
在復習的最後階段,做題時有四句話:做熟不做生、做易不做難、做點不做面、做後細思量。請務必牢記!
(指導老師:張波,哈師大附中高三學年物理備課組長,省教學能手,市教學骨乾,市優秀教師,市德育教育先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