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5日訊 24日,綿陽依然霧氣彌漫。哈飛飛龍赴川機隊米—26機組人員做好一切准備,隨時待命實施唐家山堰塞湖搶險工作。
唐家山堰塞湖搶險施工牽動萬人心。該堰塞湖是此次地震形成的最大堰塞湖,也是風險度最高、最難處置的堰塞體。據測算,該堰塞體估算最大可蓄水量約3億立方米,目前蓄水量約1億立方米,上下游水頭差近60米。監測數據顯示,堰前水位日上漲2米多。在不考慮上游發生降雨的情況下,預計18至24天後水位將達到過流高程。如不采取措施,極有可能出現漫頂潰決。由於道路被地震破壞,大型機械無法到達唐家山堰塞壩上搶險,吊裝大型機械只能依靠世界裝載量最大的直昇機———哈飛飛龍公司的這架米—26。
昨天一大早,急切希望盡快投入搶險工作的隊員一拉開窗簾,便滿臉失望之色。綿陽市區大霧彌漫,能見度極低。在執行飛行任務完全無望的情況下,機組人員積極實施籌備工作。齊煥清機長乘車趕赴擂鼓鎮,再次詳細考察了搶險設備集中停放點各方面情況。
下午,機組人員再次來到綿陽機場待命。15時許,在作業點附近觀察氣象信息的人員報告,能見度可達將近兩公裡,齊煥清機長與俄方機長馬克西姆表示可以一試。據機組領航員袁魯陵介紹,正常情況下米—26飛行能見度須達到5到8公裡。為了搶險,機組已將能見度要求降至極限。
正當機組人員准備飛行時,前方再次報告能見度大幅降低,行動只得再次取消。焦急的機組人員索性不再回到休息室,一直在停機坪上等待。
為了加快搶險工作進度,俄羅斯支援的一架米—26將於25日抵達綿陽。齊煥清說,因為山中地形復雜,一架飛機飛行的空間極為有限,兩架米—26無法同時工作。但飛龍公司的米—26最多再飛行27小時便到了定檢時間,俄羅斯這架米—26的到來將為工作的連續性提供更大的保障。
傍晚,一直未能等到最低飛行氣象要求的機組人員只得返回駐地。最新監測顯示,截至24日17時,唐家山堰塞湖水位距壩頂僅餘29.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