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無水的濕地欠下億元水債 紮龍:在艱難中進補
2008-05-25 10:19:41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 崔立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5日訊 4月24日,『紮龍啟動應急補水』的新聞又一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一個月過去了,為紮龍濕地補水的工程運行怎麼樣?效果如何?本報記者赴紮龍濕地進行了實地踏察。

  紮龍濕地補水背景

  1999至2002年,紮龍濕地及其水源補給地烏裕爾河和雙陽河流域遇到大旱,至2000年濕地發生大火災,延續十幾日的大火將蘆葦連根燃燒,幾乎摧毀了紮龍濕地的生態系統,700平方公裡的核心區只剩130平方公裡有水,濕地幾乎覆沒。

  2001年,在國家水利部指導下,省水利廳、齊齊哈爾市水務局和水利部松遼流域水利委員會發揮統一管理的體制優勢,籌措資金,啟動紮龍濕地應急調水工程,當年就向紮龍濕地補水3500萬立方米,保住了仍在萎縮的130平方公裡濕地。

  繼2001年向紮龍濕地補水3500萬立方米後,投資700萬元的紮龍濕地調水工程於2002年4月竣工,2002年全年又向紮龍濕地補水3.5億立方米。

  2001至2007年7年以來,國家已累計向紮龍濕地補水11億立方米。

  走在無水的濕地上

  沒有進入紮龍濕地的人是不會想象到這塊濕地缺水到何種程度的。

  記者進入紮龍濕地核心區之後發現,在沒有水的葦地上,嫩綠的葦苗頑強地從地下拱出,尖尖的葦葉努力向著天空伸展。車輪碾軋下的葦苗伏倒後迅速爬起,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同人與自然進行著抗爭!

  車輪所過之處,激起陣陣灰塵,我們納悶:如此乾旱的土壤,蘆葦怎麼還能生長?

  為了找水,丹頂鶴甚至離開核心區,不顧被人類侵襲的危險接近有水有人的地方棲息。

  5月9日上午8時,記者離開紮龍保護區局址,向濕地深處走了不足一公裡,就見到了一個個白影在遠處晃動,越走離我們越進,那就是丹頂鶴!同行的紮龍丹頂鶴繁育中心李志剛老師告訴記者,這種情況是極難見到的,丹頂鶴的生活習性是遠離人群,所以要接近人群,肯定是為了找水。

  這話很快得到了印證,當我們的特制拖拉機從水中駛出漸漸進入乾旱地帶,丹頂鶴離我們就越來越遠了。接下來的遙遠的路程,我們沒有見到一只丹頂鶴。

  車輪軋在過火後的蘆葦地上,如同軋在厚厚的地毯上,所過之處灰煙四起,灰塵籠罩著我們周身,甚至侵入到我們的耳孔、鼻孔。用手一摸,一手黑黑的。

  難怪沒有鶴!這樣的生存環境就連田鼠都沒了蹤影。

  『渴冒煙啦!』司機小王大聲吵吵。

  由於紮龍濕地持續乾旱,加之補水流量減緩,目前,2100平方公裡的紮龍濕地自然保護區,目前仍有相當大的面積處於乾渴的狀態下。

  與農田灌溉爭嘴,紮龍濕地補水受限

  4月24日啟動的應急補水是繼2001年以來紮龍濕地第5次大規模補水。據有關人士介紹,今年紮龍濕地嚴重缺水,其缺水的嚴重程度僅次於2002年紮龍濕地歷史上最嚴重的缺水年份。

  然而,記者實地踏察發現,由於受降水量限制,加之與農田灌溉爭嘴,此次為紮龍濕地補水,效果並不盡如人意。自150公裡外的嫩江水湧向紮龍濕地,所到之處,萬物滋潤,生機煥發。然而,記者踏察發現,截至目前,紮龍濕地受此次補水而受益面積十分有限,濕地仍大面積缺水。此次補水的前期效果不容樂觀。

  按照計劃,到6月30日向紮龍濕地補水5000萬立方米(全年要完成1億立方米),可是時間過半,補水僅完成不到計劃的四分之一。

  負責此次補水的黑龍江省中部引嫩工程管理處(以下簡稱中引)處長王佔山介紹,截至5月19日,已經向紮龍濕地補水約1400萬立方米。可是,嫩江水量不足,加之下游農田急需灌溉,中引不得不限量向紮龍濕地供水。

  中引的閘門抬得並不輕松

  『這塊濕地對人工補水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了。』接受記者采訪時,黑龍江省中部引嫩工程管理處處長王佔山說,『紮龍現在的問題不是補不補水的問題,而是如何去補的問題。』

  王處長的話說得挺嚇人:『如果沒有人工補水,紮龍濕地就會變成乾地!』

  王佔山已經在中引工作了十餘年,與紮龍打交道八年。紮龍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李長友笑稱,『我和王處長也是不打不相識,圍繞紮龍補水問題我們倆沒少「紅臉」。紮龍補水全都仰仗王佔山處長「高抬貴閘」啊!』

  然而,王處長手中之『閘』『抬』得也並不輕松。『引嫩補紮』工程,看起來轟轟烈烈,很是風光,可實際上隱含著諸多的危機。

  自5月5日起,黑龍江中部引嫩工程管理處控制向紮龍濕地補水的流量,其流量由起初的每秒20立方米減少到目前的每秒3立方米。

  『正上火呢!』跟一個月前相比,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以下簡稱紮龍)副局長李長友說話的聲音也明顯沒有補水之初有底氣。『現在進入紮龍的流量從每秒鍾20立方米減到了3立方米了,紮龍缺水啊!』

  『與紮龍濕地應急補水相比,現在農田灌溉更急!』黑龍江省中部引嫩工程管理處王佔山處長話語中帶著幾分焦急, 『現在正是稻農泡田插秧的關鍵時期,如果水供應不上,農民一年的希望就泡湯了,沒辦法,紮龍濕地補水只好先讓一讓了。』

  紮龍之水哪裡去了?

  李長友介紹,紮龍保護區面積2100平方公裡,其中核心區700平方公裡,面積是亞洲第一;世界第四!要維持紮龍濕地常濕每年需要4億立方米左右水量,而近年來實際每年缺水在3億立方米左右。這就是說,紮龍濕地要想常濕,正常年份每年需補水2億立方米左右。可是由於補水不足致使紮龍濕地有水面積呈逐年減少的態勢。

  什麼原因呢?

  李長友分析認為,首要原因是洪水泛濫的次數和頻率越來越少。他說,濕地補水的主要來源是洪水。200年來,嫩江大洪水有30次,形成了向濕地補水的自然機制,近年來,由於堤防的興建,嫩江洪水再也不能進入紮龍了。

  其次原因是流入紮龍的主要水源烏裕爾河和雙陽河上游用水增加。他說,烏裕爾河年平均徑流量約3.6億立方米,雙陽河年平均徑流量約0.4億立方米,歷史上都流入紮龍濕地散失,過去每年平均可流入紮龍濕地的水4億立方米左右。可近年來由於上游用水增加,僅有1億立方米左右的水進入紮龍保護區,削減了近三分之二。

  降水偏少,上游產流減少也是紮龍濕地缺水的重要原因之一。王佔山對記者說,紮龍濕地的主水源被烏裕爾河上游大規模水土保持工程阻斷了,上游地區實施造林、修蓄水坑、人工降雨等措施增加了上游涵蓄水量的能力,致使徑流減少。加之上游地區工農業用水增加,致使紮龍濕地主要水源烏裕爾河、雙陽河經常出現斷流。

  5次補水,紮龍欠下億元水債

  王佔山說,2002年為紮龍濕地應急補水,因為是首次,所以在誰埋單的問題上格外在意。最後,價值4000多萬元的4.12億立方米水,僅支付了300萬元,其中省政府承擔了150萬元;大慶市政府承擔了90萬元;齊齊哈爾市政府承擔了60萬元。

  『如今紮龍需要補水,只要政府下令,我們就供水,至於誰埋單暫且不論。』

  『中引為紮龍補水至今已經是第5次了。中引是企業,和其他企業一樣也是要講成本的,是要權衡投入和產出的,這是我們很關心的問題。』王佔山說, 『恰恰是遇到紮龍補水的問題,讓我們感到很矛盾,可是權衡經濟利益和社會責任,我們還是覺著我們肩上的社會責任更大一些。』

  王佔山介紹,為紮龍大規模補水已經第五次,小規模的補水年年都有。目前已經累計為紮龍濕地補水11億立方米,按照每立方米0.10元計算,超過1億元人民幣。

  『我們到手的錢卻只有300萬元,包括本次為紮龍補水1億立方米也是賒欠的。』做為一個有著近300名職工的國有企業的一把手,王佔山說他的『日子並不好過』。

  王佔山介紹,中引的主要用戶是大慶,其水費標准是每立方米0.26元;其次是農田,其用水費是每畝20元錢。

  『紮龍用水的水費是每立方米0.10元,從150公裡外的嫩江引水進入紮龍濕地,這個標准的收費還不夠維持成本的。』

  據記者了解,中引的設計年供水能力是10.2億立方米,而實際年供水3.4億立方米,只有2002年曾一度達到7.58億立方米。開工不足, 『大馬拉小車』,使該企業的規模效益沒有發揮出來。截至目前中引已經累計虧損3000多萬元。

  紮龍補水之慣性『應急』

  王佔山說,紮龍濕地的每一次補水,都帶有『應急』的色彩。今年也不例外。

  『為什麼叫應急補水呢?』王處長自問自答。2001年首次補水源自紮龍『極度缺水』造成的『持續乾旱』,加之2001年的紮龍大火的助燃,使得紮龍乾旱的形勢如火上澆油。今年3月14日,又一次大火光臨久旱的紮龍濕地,大火燒毀了大片蘆葦,連同核心區趙凱屯的6戶民宅也化為灰燼。

  王佔山說,今年紮龍的缺水的程度僅次2002年的狀態。如果不補水,紮龍濕地乾旱情況將持續惡化。

  『已經是第5次為紮龍濕地補水,仍然要冠以「應急」的字樣,這就是說,紮龍的每次補水都是被動的行為。』

  據記者了解,2008年為紮龍補水1億立方米,被列為齊齊哈爾市政府2008年23件大事之中,可見當地政府對紮龍補水的重視。

  然而,紮龍補水的問題不能僅僅停留在『應急』和『年度大事』上。盡快建立長效的補水機制,是專家、學者以及管理者們一致的共識。

  就像人餓了要吃飯,不餓也得吃飯一樣,紮龍目前的狀況是不缺水也得補。『應急補水』的做法其實就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黑龍江省濕地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新宇認為,建立長效補水機制纔是解決紮龍濕地缺水狀況的重要出路。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