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作品《偉大領袖毛主席視察哈爾濱車輛工廠》
東北網5月28日訊 1950年2月27日,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和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視察了哈爾濱機車車輛修理工廠,這是全廠職工最難忘、最幸福的一天。
下午4時許,一列小轎車由一號門緩緩駛進廠區,費立人廠長和工廠其他負責人早已迎候在辦公樓門前。當車門打開,從轎車裡走出來一位身穿皮大衣、戴著一頂皮帽、身材魁偉的首長。啊!人們立刻認出是我們日夜思念的毛主席來了!緊接著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也微笑著從汽車上走下來。此刻,人們的心情萬分激動,思緒萬千。毛主席和周總理日理萬機,在百忙中抽出時間看望機車車輛工人,這真是意想不到的特大喜事!人們心潮激蕩,完全沈浸在無比歡樂的幸福之中。
毛主席和周總理同前來歡迎的人一一熱情握手。這時,費立人請毛主席進辦公室休息一下,毛主席笑著說:『不進去了,去車間看看。』毛主席和周總理在廠負責同志的陪同下,一起走向鍛冶分廠。
毛主席和周總理走到五噸汽錘旁停下了,這時分廠廠長鮑洪雁同志跑過去和工人們一起操作起五噸汽錘來。汽錘下正在錘制一根車輪大軸,燒得通紅的鋼錠在熟練自如的錘鍛工手下翻來翻去,汽錘按照人的意志有輕有重地上下錘打,火熱的鋼軸一會兒工夫就顯出了它的模樣。毛主席面帶微笑,滿意地望著工人的辛勤勞動,他在這裡足足看了6分鍾。費立人同志向毛主席介紹說:『這臺汽錘目前在東北是最大的汽錘,可以鍛制大件。』毛主席聽了高興地說:『這些機器都是寶貝,要好好保護它。』他說,『越是大廠越要管好,發揮作用。哈爾濱是全國最早解放的大城市,這個廠是哈爾濱最大的廠,你們應該給全國工廠做出榜樣。』
毛主席和周總理看完五噸汽錘,沿著安全通道又順便看了二噸、半噸小汽錘,然後拐向鍛冶分廠的側門,向機械分廠走去。
在機械分廠,毛主席認真地檢閱著工人們的辛勤勞動,在一臺中型龍門刨前停下了。這臺機床的操作工人是劉國玉同志。毛主席看到劉國玉正在忙著工作,就微笑著向他點點頭,然後仔細地看著金屬切削的整個過程。這時,周總理拿起一塊冷卻的鐵屑送到毛主席跟前,毛主席接在手中,看了又看,掂了又掂,仿佛從這塊小小的鐵屑上掂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無窮智慧和力量,也仿佛收下了工人階級的深情厚誼。毛主席放下鐵屑,用慈祥的目光望了望正在操作的劉國玉同志,然後又側身仔細觀察了加工好的配件。毛主席詳細地詢問了配件的名稱、用途,劉國玉同志都一一作了回答,毛主席聽了很滿意。
毛主席和周總理視察了機械分廠後,緊接著又來到了機修分廠,機修和機械兩個分廠合並在一個大廠房內,只有一道之隔。毛主席進入機修分廠後,來到一位60多歲的老工人面前,緊緊地和這位工人握手。毛主席問他:『你好啊!』這位飽嘗40多年辛酸苦辣的老工人一時激動得什麼話也說不出來,望著自己日盼夜想的毛主席那和藹可親的面孔,望著周總理深情的笑容,這位老工人的臉上已經掛滿了幸福的熱淚。半天他纔說出一句千百萬人民心裡要說的話,『主席您太辛苦了。』毛主席親切地說:『我們都一樣。』
毛主席又來到一臺插床前,向王崇武同志伸出了手,王崇武還沒來得及把手擦一下,毛主席那寬厚巨大的手已經把王崇武滿是油泥和長滿老繭的手緊緊地握住。王崇武兩眼閃動著淚花,激動地說:『主席您好。』毛主席微笑著回答說:『好。』接著王崇武又和周總理等其他首長握了手。王崇武是當年的老八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年代裡,他一想到毛主席和黨中央,就感到渾身充滿了無窮的力量。十幾年來,他是多麼想見到毛主席啊!今天,這個願望實現了,他感覺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毛主席和周總理滿意地離開機修分廠,又向另一個廠房機車分廠走去。毛主席在視察中不斷進行調查研究和指導工作,他問到廠裡有多少黨支部,有多少黨員、團員,接著又問工廠老工人多不多?費立人回答:『老工人很多。』毛主席微笑著說:『老工人多好嘛,我們不懂就要靠老工人來管廠嘛。』接著他又仔細詢問了工廠有多少個車間和附設機構的情況。在去機車分廠的路上,毛主席對費立人說:『不懂要學習,我們都不懂,都要學習。你們要好好學習,向老工人學習,學會管理工廠,管好工廠。』周總理補充說:『要管好工廠,培養人纔,出產品,出經驗,出乾部,為全國機車車輛工廠樹立榜樣。』
毛主席和周總理在機車分廠前停下,環顧了這個老建築的全貌,這時已經是下午5時,毛主席和周總理又緩步走向工廠的辦公大樓。
在辦公大樓前,已經聚集起歡送毛主席和周總理的工人群眾,當毛主席和周總理健步走來的時候,人們已抑制不住內心的幸福和激動,立刻爆發出一片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毛主席向歡送的群眾頻頻招手,周總理熱情地鼓掌,向工人們致意。在這歡騰的氣氛中,毛主席和周總理登上汽車。這時掌聲和歡呼聲更加響亮,人們戀戀不捨地望著汽車緩緩離去,激動地沈浸在幸福的回憶之中。
毛主席和周總理視察機車車輛工廠,這是機車車輛工廠全體職工的最大光榮和驕傲,時間雖然暫短,但卻給車輛工人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毛主席的親切關懷,是車輛工人的力量源泉;毛主席的諄諄教導,給車輛工人以極大鼓舞和鞭策,激勵著車輛工人克服艱難險阻,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