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著眼『三個適宜』 建設一個生態縣
2008-06-04 15:37:5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世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4日訊 《黑龍江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全文如下:

  十七大報告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戰略舉措,充分體現了我黨推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執政理念,為我們實現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指明了方向。

  哈爾濱市呼蘭區是全省農業大區,年產17億斤糧食、6500萬羽雞、90萬頭豬、7000萬尾魚、6.5萬噸牛奶。撤縣設區四年來,在穩步發展農業的同時,深入實施工業強區戰略,依托產業基礎、資源、交通、區位等有利條件,以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為重點,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為方向,以培育產業集群為核心,加快推進工業強區步伐,形成了電力、醫藥、綠色食品加工、教育、冶金、信息服務等幾大支柱產業,逐步成為哈市『退二進三』的主要承接地。按照哈爾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設『三個適宜』(即適宜人居、適宜創業、適宜人的全面發展)現代文明城市的總體要求,呼蘭區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與經濟建設同安排、同部署,提出了建設哈爾濱生態新區的發展目標。

  以節能減排為遵循,有效控制污染排放。堅持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嚴格執行國家排放標准,逐步淘汰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行業。在重點行業推廣一批潛力大、應用面廣的重大節能減排技術,鼓勵企業加大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投入,發展清潔生產、節約生產、安全生產。堅決執行節能降耗和減少排放目標責任制,健全完善節能環保工作實績評價考核機制。做好節能環保各項基礎和宣傳工作,營造全社會關注、支持、參與、監督節能減排工作氛圍,努力使呼蘭的天更藍、水更綠、空氣更清新。

  以植樹造林為抓手,建設美好綠色家園。植樹造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緊緊抓住全市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的有利契機,把城區綠化納入城市規劃建設整體格局,推動城市建設,努力把呼蘭建設成翡翠般的新興城區。2004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1.18億元,新增城區綠化面積267.11公頃,完成裕田小區等綠化庭院建設及南京路等45個街路的綠化工作。共植樹1000萬株、5.1萬畝,建成生態村36個,有效改善了區內生態環境。2008年,我們將按照『補』、『新』、『昇』的總體要求,樹立『大綠化』觀念,統籌廊道、公園、街路、庭院垂直管理一體化運作,推進城區綠化上檔次、上水平。

  以濕地、森林公園項目為牽動,構建江北生態屏障。呼蘭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哈爾濱市呼蘭區南部,松花江北岸,呼蘭河河口。松嫩平原現存的濕地很少,而呼蘭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是松嫩平原上保存完好的、大面積成片的濕地之一,不僅可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及棲息於其中的珍稀鳥類,而且具有生物物種多樣性保護。在哈爾濱市委、市政府指導下,我們積極向省政府提出申請,上報了《黑龍江呼蘭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綜合考察報告》和《黑龍江呼蘭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經省政府和相關部門現場勘察研究後,同意我區建設黑龍江呼蘭河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開發時序分為近期、中期、遠期三個時段。

  我們以建設『三北防護林』為契機,在楊林鄉黃土山林場境內,闢建黑龍江省松花江森林公園。在總體規劃上,確定『五區一帶』六個功能區,即游客服務中心區、森林生態旅游區、海灘峽谷觀光區、水上休閑娛樂區、漂河濕地觀賞區和濱水游覽觀光帶,全力打造既具審美價值,又具旅游價值的精品景區,力爭將公園建成北方知名的綜合性休閑旅游勝地。呼蘭河口濕地保護區與松花江森林公園建設統籌推進,加之松花江大頂山航電樞紐工程建設形成的大面積松花江水庫和水灘,將共同構建東西長80公裡,南北寬20公裡的生態保護區域,成為哈爾濱市北部重要的自然生態屏障。同時,我們將濕地、森林公園及正在建設的腰堡生態漁港等生態項目整體打包,努力打造聞名省內外的東北重要生態旅游景觀。

  (作者系哈爾濱市呼蘭區委書記)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