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4日訊 上突出位置,堅持以項目建設為主線,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以園區為載體,以優化環境為保障,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強勁發展。2007年,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達6404個,實現增加值13800萬元,同比增長21.9%,上繳稅金8290萬元,同比增長36%。北安市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非國有經濟發展先進(縣)市』。
抓招商,擴大非公有制經濟總量
深入實施招商引資『一號工程』。通過創新招商理念、活化招商方式、完善招商機制等措施,先後引進了鑫利華防水工程公司、宜品乳業公司、康樂食品公司、國勝面業公司、金谷糧油公司等一大批支柱企業,發展壯大了民營經濟。借助外力鼓勵引導本地民營企業圍繞產品、項目、技術積極尋求合作伙伴。建設載體聚集非公有制企業。規劃建設了10平方公裡工業園區,闢建了慶華機械加工園,市內外10餘家民營企業入駐園區,完成企業投資5.6億元。
抓項目,增強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後勁
把項目作為催生企業、發展企業的重要途徑。一方面,用新方式生成項目。通過跟蹤國家產業政策謀劃項目、引進專利成果買項目和搬遷改造項目等方式,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儲備了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另一方面,用新機制建設項目。改變過去單純等支持、靠貸款上項目的習慣做法,積極探索運用市場化、社會化手段找項目、上項目。近年來,北安市共引進招商項目83個,其中超億元項目3個,到位資金79231萬元。
抓能人,加強民營企業家隊伍建設
把提高企業家素質作為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重用能人。對那些守法經營、誠信度高、社會貢獻大的企業家,給他們社會地位和政治榮譽。提高素質。邀請專家學者和優秀企業家對企業家進行培訓,引導民營企業家立足高起點,謀求大發展。發揮作用。選樹和推廣能人典型,讓能人成為帶領群眾創業的領頭人。
抓環境,增強開發開放引力
把環境建設作為根本,支持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營造政策環境,制定出臺了《關於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決定》。收費部門減少23個,收費項目減少78項,拓寬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政策空間。對重點企業實行了『保姆式』全程跟蹤服務,通過現場辦公、專題研究和對上協調等措施,近年來,幫助非公有制企業解決發展難題120餘個。營造人文環境『品牌』效應。深入開展『平安北安』、『誠信北安』創建活動,在全市上下形成了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