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5日訊 指導名師:哈三中語文高級教師孫長江
近日,有許多考生反映,目前在最後復習階段,看到一篇話題作文的題目時時常覺得無話可說。孫長江老師說,考生對於如何纔能寫出令自己滿意的作文來,還可能存在著疑惑。其實,要想寫好『話題作文』,只要掌握住了最基本的要領與技巧,就能夠化『艱苦』為『愉悅』,化『苦澀』為『甘甜』。生活報記者請孫長江老師對一篇具體的話題作文如何審題進行剖析,指導考生在考場上如何做到科學審題、有話可說。
[具體例子]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據載,南方某城市開展了『愛心儲蓄』的活動,即參加者為別人提供幫助後,將內容和時間登記在『愛心儲蓄卡』上存儲起來,以後便可以從中『提取』別人為你等值的幫助。還有人建議,也可在卡中存入金錢,然後用錢來折抵別人給予你的幫助。
愛心和儲蓄,引發你想了些什麼?請以『愛心與回報』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審題思路]
有一種話題,被我們稱之為『關系』型話題,如『感情的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2003年高考題)、『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2004年高考題)、『位置與價值』(2005年高考題)。針對這樣一類話題,我們首先該做的當然是審題。大量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找准『關系』點與拓展『說話』空間,是在這個過程中最關鍵也最要緊的一環。換句話說,找准了關系點,就有話可說,話就能說到點子上。
『愛心與回報』,這一對詞語中究竟包含著怎樣的關系,『關系』點究竟在什麼地方,如果沒有弄懂,或者沒有弄明白,勢必造成審題上的偏頗,甚至錯誤。
我們先來解讀材料。應該肯定的說愛心儲蓄活動的開展者的動機與出發點絕對是正確的,是應該給予贊揚的;但是,如果我們稍微細心一點的話,立刻就又可以察覺到此項活動的開展實在是一種帶有幾分無奈(甚至還有點說不清楚的酸楚)意味的。因此,在審題的過程中,如果把愛心與回報看成是簡單的因果關系,或膚淺的目的關系,寫出的文章,也許不會太離譜,但絕對不能是一篇能夠得高分的優秀作文!
因為,付出了愛心,所以我們必定會得到回報;或者為了能夠得到回報,於是我們就去付出愛心……我們能這樣去認識問題嗎?這樣認識問題能是正確的嗎?是的,我們承認,付出了,有可能獲得回報;全社會的每一個分子都能夠付出愛心,那愛心雨露也會是我們在人生的乾渴之時,滋潤到我們的心田;再說得大一點,社會安定了,陽光明媚了,生活美好了……我們可以把這看作是我們付出愛心得到的回報。但說來說去我們都不能直著嗓子喊叫是因為我們付出了,所以我們就該能夠得到回報;我們就是為了在我們有了困難有了災難時能夠得到回報纔去付出愛心的吧!
愛,應該是博大的,是偉大的;是不應該摻假的,更不應該被打上折扣的,也絕對不能僅僅是為了得到回報而使之變味的。愛,就是愛,獻出它,陽光會更明媚;愛心,就是愛心,付出它,天空會變得晴朗。所以在審題和寫作時,始終把握住這一點(即這一話題的關系點),是關鍵。把握住了這一點,我們在文章的起筆處先對愛心儲蓄這一舉動中所隱含著的無奈與酸楚作一下敲擊,寫出的文章纔會滴水不漏,纔能切中肯綮。
越是在感覺到沒話可說的時候,就越要極力地去尋找話題為我們提供的可以說話、說好多好聽好看的話的空間;那空間,只要你願意,只要你總是這樣的來做深入而貼切的思索,其實是非常寬闊非常廣大的!這樣去找准那『關系』點,然後甩開膀子去寫,看起來尋常寫起來似乎很難的話題也變得不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