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同江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初具規模
2008-06-15 20:23:45 來源:東北網  作者:丁友 王立峰 高長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15日訊(丁友 王立峰 記者高長利) 近年來,佳木斯同江市結合區域特點,確立了優化格局、突出特色、創新模式、穩步推進的現代農業綜合示范核心區建設思路。目前,已落實核心區建設面積80萬畝,總輻射面積132萬畝,其中重點示范園區面積達5萬畝,帶動規模生產農戶2000戶,初步確立以水稻、大豆、玉米、蔬菜、肉牛、生豬、藍狐、鱘鰉魚為主的特色產業示范體系。

  同江市根據人均耕地多、機械保有量充足的優勢,提出要突出區域特色,創新發展規模示范區組建模式。引導農民發展適度規模生產,初步形成多種規模化生產的模式。

  ——農業綜合開發示范模式。今年,同江已投資610萬元,在三江口區域,從75戶農民手中轉包土地5000畝,采用土地流轉、基礎配套、技術包扶、場市共建等方式,實現園區建設的綜合示范作用。

  ——綠色農業科技示范模式。抓住國家綠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和國家綠色食品大豆原料標准化基地建設的機遇,按照綠色農業的生產標准,加快發展一批大豆、水稻、對俄蔬菜批發等專業村,逐步實現『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發展格局。

  ——協會牽動規模化生產模式。向陽鄉紅旗村18戶農民成立了水稻種植協會,由協會統一種植標准、統一管理、統一技術、統種分管的辦法,實現規模生產1500畝。——土地流轉規模化生產模式。三村鎮紅建村由哈爾濱為峰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從農民手中承包土地1800畝,采取規模化、高標准、高科技種植方式,實現效益最大化。

  ——場市共建規模化生產模式。充分利用國營農場大型農機具、先進的科技種植水平、先進的園區管理方式,在同江8個鄉鎮各建設一個農場大機械旱田作業區,達到先進農業科技示范區標准。

  ——集中管理規模化生產模式。同江的糧食自給工程面積6萬畝,采取綜合措施,實行公開、公平、公正競價承包管理,推行『六個統一』的規模化經營。

  ——專業合作社集約經營模式。同江鎮新光村的7個種植大戶吸收80多戶農民,建成總面積為1500畝的江水灌溉綠色水稻示范小區。

  ——企村共建經營模式。三村鎮新富村、街津口鄉衛國村分別與良種公司簽訂大豆種子繁育協議,建設總面積超過3000畝的種子繁育園區,由企業制定標准,采取農民土地入股,統一大型機械作業,采用企業化經營模式,達到土地集中經營的最佳收益。目前,同江年繁育優良品種可達5000噸以上。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