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14年後得知被冒名頂替 冒名者欲拿5000元私了
2008-06-23 10:01:59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引言:

  如果不是今年2月偶然聽說有一個和自己同名同姓的人,肇東市安民鄉今年30歲的李曉鵬永遠也不會知道14年前,同鄉人王野冒用他的名字、檔案、甚至分數頂替上了肇東師范學校讀書,畢業後分配到鄉裡一所學校,如今已是當地一所小學的校長。直至今日,在工資表、身份證等對外公開各種證件上,王野依然還用著『李曉鵬』的名字。6月5日、11日及19日,記者三次赴肇東采訪了這起離奇的冒名頂替上學事件。

  1.14年後得知被冒名頂替

  東北網6月23日訊 6月4日下午,李曉鵬神情沒落地從肇東市法院回來,此前他已經去過法院兩次,與前兩次不同的是,這次他拿到了省法院轉給肇東市法院的來訪轉辦單,他希望肇東市法院能夠立案,以解決他14年來名字被人冒用以及教育權被侵犯的問題。『還是不行,法院說證據不足不能立案。』面對母親不解的目光,李曉鵬無奈地說。很顯然,原本去肇東師范學校讀書的是他,成為一名國家公辦老師的是他,只可惜,這些都被別人冒名頂替走了,而且他現在還是農民,至今孑然一身,而這件事無論放在誰身上都是難以承受的。

  14年前,當時16歲的李曉鵬在肇東市安民鄉奮發中學報考了肇東師范學校。當年,如果考上師范類院校,就能成為公費生,畢業享受國家分配政策,成為一名人民教師。

  『當時我考了410.2分,沒有達到錄取分數段。』在李曉鵬看來,落榜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於是他又重讀了一年,之後考上了黑龍江省貿易經濟學校,可至今沒有分配工作,一直在家當農民。

  『發現有人冒名頂替我上學純粹是偶然,2006年11月,因父親教師崗位調動,搬到了現在居住的地方。』李曉鵬說,今年2月,父親李振聲一次無意中在全鄉教師工資表上看到一所小學有一個叫『李曉鵬』的老師。

  李振聲說:『這引起了我的懷疑,作為同行,這些年我至今想不起來哪個學校有和我兒子同名的老師,後來纔知道所謂的「李曉鵬」就是王野,他的父親原來也是一名教師。而且聽說他畢業於肇東師范學校。聯想當年的情景,我懷疑王野頂替我兒子上學,因為此前我們這兒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李曉鵬隨後給現在當老師的一名老同學打電話詢問,沒想到同學的回答令他大吃一驚,『他告訴我,當年是我父親將上肇東師范學校的名額賣給了王野,王野上學是經我們家同意的。』李曉鵬說,回家後他和父親吵了一架,可是父親堅持說根本沒有這回事兒。

  2.冒名者欲拿5000元私了

  到底是父親將上學的名額賣給了王野,還是其中另有隱情?為了弄清真相,李曉鵬通過他人獲知了王野的電話號碼,並獲知王野現在已是安民鄉一所小學的校長。李曉鵬說,今年4月,他給王野打了第一次電話。『我以為王野會否認這件事,沒想到他痛快地承認了,並且說要請我喝酒。我說這麼多年來冒用我的名字,喝酒就算了,他說,那你想怎麼樣呢?我說我要告他,沒想到他不在乎,說願意告就告吧。王野否認了我父親將上學名額賣給他的說法。』

  李曉鵬告訴記者,後來他又給王野打了一次電話,王野承認了這件事情,希望雙方找一個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當時他答應馬上和我見一面,可是後來不知為何爽約了。』

  5日,記者以李曉鵬親屬的名義和李曉鵬及其母親來到王野任職的學校,隨後在王野的一個親屬家進行了面談。在面談中,王野對當年是如何冒名頂替李曉鵬上學的事情及一些關鍵問題避而不談,只說現在事情已經這樣了,如果李曉鵬有什麼要求盡管提。最後,他提出欲給李曉鵬5000元私了,被李曉鵬拒絕,隨後雙方不歡而散。


李曉鵬
 

  3.『你家拿不起錢,纔轉讓了名額』

  就在記者與李曉鵬找王野面談之前,出現了一個戲劇性的變化,恰好現任安民鄉某中學領導的於平(音)就是當年操辦這件事情的參與人之一,他找到李曉鵬及其母親,以中間人的身份勸李曉鵬息事寧人。

  於平最開始說,當年李曉鵬的確沒有考上肇東師范學校,可是當時有委托培訓、自主權招生的政策,即成績不夠錄取分數線,但通過交納一筆費用,仍然可以上學。待遇和畢業分配政策與公費生一樣。他當時因為有關系,要來了這樣一個名額,和李曉鵬的父親說,這個名額給李曉鵬,可當時李曉鵬的母親說要交好多錢,就沒有同意。恰好王野的父親當時在場,就說李曉鵬不去,讓王野去吧,名額好不容易要來的別浪費。當時王野已經上高中了,沒有參加考試,於是通過各種關系,冒用李曉鵬的檔案上了肇東師范學校。

  李曉鵬的母親當場反駁了這個說法,『我根本就不知道這個事情,如果孩子能有機會上師范,回來就分配工作,多好的事啊,再說我家就一個兒子,他父親當老師,家庭條件還行,不會因為錢的事情讓孩子喪失這個好機會。即使退一步講,真是因為拿不起錢放棄了,王野也不能冒用李曉鵬的名義上學呀。』

  在閑聊中於平承認,王野的工資卡及身份證等公開證件用的都是李曉鵬的名字,『不過在教育系統內部還是叫王野,大家也都知道是咋回事兒。』

  後來在現場,於平也否認李曉鵬父親出賣上學名額的說法。

  4.當地曾發生兩起同類事件

  為了進一步弄清事實真相,11日,記者來到肇東師范學校,接待記者采訪的辦公室主任王景武,恰好就是教1994屆學生的老師,而且是一個班的班主任。

  王景武說,1994年通過國家統考入學、享受公費政策的學生有260人,其餘440名學生是通過自主權招生入學的。也就是所謂的花議價入學的。他為記者拿來了1994年入學學生的三聯單,通過查找,並沒有找到從肇東市安民鄉入學的王野。在繼續查找中,『李小鵬』的名字赫然在列,三聯單顯示:李小鵬,入學號是120201162,16歲,來自安民中學,入學分數為410.2分。

  為什麼是『李小鵬』而不是『李曉鵬』呢?王景武分析說,有兩種情況,一是入學時檔案中填的就是『李小鵬』,另一種可能是筆誤。

  『出現冒名頂替入學的事件有可能,因為此前我們學校就出現過兩起這樣的例子。』王景武分析說,對於這起事件,可能就是所謂的「李曉鵬」沒有參加考試,完全冒用李曉鵬的學籍檔案、戶口等,然後把照片換成本人的。

  王景武說:『當年能夠辦成這件事的,大多是農村中學校長及教導主任這一職務的,當然也不排除牽扯到我們學校的個別老師。以前發生的兩起冒名頂替入學事件,就是我們學校原來的一名老師操作的,如今他已經被開除教師隊伍。』

  11日下午,記者又來到肇東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記仇曉光表示對這一情況並不知曉。他隨後找來了局紀檢委的萬書記,在李曉鵬反映情況的材料上作了批示:『我們一定把事實真相查出來,給當事人一個滿意的答復。』

  5.多少謎團待解開

  能夠冒名頂替上學,之後畢業分配工作,要涉及戶口、學籍、錄取通知書、檔案等很多環節,就是說要通過公安部門、被錄取學校以及教育行政等多部門的運作。

  當年參與辦理這件事的於平也承認,至今王野的工資卡、身份證等其他有效證件用的都是『李曉鵬』的名字。采訪中,李曉鵬向記者提供了這樣一個細節,復讀一年考上黑龍江貿易經濟學校後,他就將自己的戶口遷走了,並沒有遇到任何障礙,2003年,他纔辦理了自己的身份證,同樣沒有遇到重名的麻煩。6月11日,他拿著身份證到肇東市公安局查詢,但是輸入他的身份證號碼後只顯示他個人的信息。『王野遷走的「李曉鵬」的戶口到底是怎麼辦理的呢?如何能做到既遷走了戶口,又保留原始戶口而不被發現?為什麼在肇東師范學校的三聯單中顯示的是「李小鵬」而不是「李曉鵬」』,這些問題困擾著李曉鵬。

  據於平說,1994年時,戶籍管理不像現在用電腦,當時比較好辦,王野用『李曉鵬』的名字遷走了戶口,把真正李曉鵬的戶口留下了,根本沒動。

  19日,記者第三次來到肇東,在肇東市公安局戶政科,記者向科長呂立夫提出查詢另一個『李曉鵬』的信息被拒絕。呂科長解釋說,今年1月1日,省公安廳下發了一個文件,規定公民的個人信息不能隨便向單位和他人透露和提供以供查閱。不過呂科長表示,李曉鵬本人可以到公安機關報案,然後由公安機關進行立案調查。當日,李曉鵬在肇東市公安局戶政科報了案,戶政科正式立案調查。

  『戶口其實也可以做假。』哈市公安局一位從事多年戶政工作的人士分析說:『即使是把戶口遷走了,也可以保留下被頂替者原來的戶口。比如,今天我把他戶口遷走了,等到每年有戶口整理的時候,我說忘記登記了,我可以重新把遷走的戶口再登記上,這樣的話啥都有了。另外還有一種方式,即復制了一個被冒名頂替者的戶口,但是基本信息如出生日期、年齡、名字等幾項中肯定有一項與原始信息有差別,比如他可以把李曉鵬的「曉」字換成「小」、出生日期和年齡進行改動,否則信息完全一樣肯定不行。』

  19日,記者來到肇東市人民法院,主管立案工作的副院長閆立恆對記者說,李曉鵬起訴王野等人之所以沒有立案,是因為證據太少,只有他與王野本人的錄音材料,工作人員已經告訴他再多搜集證據。不過閆立恆表示,他將再和相關部門及院長研究,爭取能立案。

  6.『冒名頂替改變了我的一生』

  當年李曉鵬沒有考上肇東師范學校後,又復讀了一年,考上了當時的黑龍江省貿易經濟學校,可是至今沒有分配。

  李曉鵬說,這些年來,他在家務農,做小買賣,可以說沒有什麼正經的賺錢方式。如今已經30歲了,還沒有結婚,農村像他這樣年齡的男青年,孩子都已經挺大了。反觀王野的人生卻一帆風順,入學、畢業後分配當國家公辦老師、每月有固定收入,還買了房子。

  在李曉鵬看來,如果當初王野不去上學,而就是個農民,這些事情可能會發生嗎?這些原本應該是他的人生。

  李曉鵬說,王野冒用他的名字已經這麼多年了,以後可能還得繼續冒用,一想到本該屬於自己的東西,不僅被其他人享有,而且用的還是自己的名字,心裡就不舒服,更重要的是王野侵犯了他的姓名權和受教育權,他要通過法律途徑討個說法。

  『可是討回了又怎樣呢?能彌補我這麼多年的損失嗎?或者說我今後的人生軌跡還能有根本性的改變嗎?』李曉鵬無奈地說。

  冒名頂替入學,中間要涉及很多環節和部門,那麼,這些環節如何運作,如何做到不被發現,在事實沒有查清之前仍然是個謎,對此生活報將繼續關注。

責任編輯:張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