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1日訊 李文濱是在大學與大豆結下『不解之緣』的。1983年起,李文濱便開始跟隨『大豆王』王金陵先生在全國率先開展野生大豆高蛋白和豐產潛力的研究。由於在野生大豆利用方面的成績,他參與的科研課題還分別於1987年和1991年獲國家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教委科技二等獎。
1988年,李文濱博士畢業,他留校成為東北農大的一名教師,繼續開展大豆品種創新改良的研究。在此期間,他主持國家青年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省科委攻關項目、日本科學技術廳海外項目,同時還參加了國家大豆攻關課題、國家『七五』攻關項目、國家『八五』攻關項目、黑龍江省科委『八五』攻關項目等的研究工作。在日本主持日本科技廳海外援助項目期間,李文濱研發出一種高效大豆未熟胚植株再生系統,得到世界各國學者的廣泛采用。此外,李文濱還首次探討了利用同親回歸育種方法改良大豆品種對農杆菌侵染力的可能性。
然而,李文濱逐漸發覺,大豆科研育種和推廣的速度跟不上人們對大豆產量、品質的要求。於是,經反復考慮,他毅然決定到科技發達的國家學習先進技術,用最新的科學知識和技術來推進大豆事業的發展。
1993~2002年,李文濱的人生足跡從中國黑龍江到日本、美國、加拿大。他一直在作物育種領域,尤其在生物技術育種的科研方面努力探索著。十年磨一劍。李文濱在國外的科研不僅收獲了豐碩成果,更使他不斷探索和掌握了最新科學知識和技術,拓寬了科研思路和眼界。
2003年,省委省政府和東北農業大學為『引鳳回巢』吸引海外精英回國建功立業。能回到家鄉和母校繼續自己的『大豆夢』 ,李文濱欣然受職。
回國後短短四年的時間裡,李文濱在大豆研究所原有實驗室的基礎上,又建立起省部共建大豆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新購置了一大批先進生物技術輔助育種的儀器設備,申請並承擔了國家科技部重點項目、農業部大豆產業調整項目,主持國家『863』項目、國家『973』計劃、國家基金委子課題研究及省的傑出青年基金等研究課題等等,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申請品種保護5個,參加選育大豆新品種8個,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北京市農業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李文濱對東農大豆研究所的發展充滿雄心和憧憬:『今後我不僅要在大豆育種上有突破,更要培養一批一流的大豆科技人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