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松浦大橋工程采用十項國內先進技術
2008-07-20 20:26:39 來源:東北網  作者:孫曉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0日訊(記者 孫曉銳) 記者20日從哈爾濱市建委了解到,日前開工的松浦大橋工程松浦大橋是由江中主塔斜拉疊合梁、灘島移動模架連續梁和北汊懸澆變截面連續梁等多種結構形式組成的超大型跨江大橋,也是位於嚴寒地區的哈爾濱市首次自行組織建設的大橋。為搞好大橋建設,工程技術人員將在工程建設中采用和開展了多項新技術和課題研究。

  自平衡法工程樁承載力檢測技術

  在松浦大橋工程樁中首次采用自平衡法進行大孔徑工程單樁承載力試驗,該方法既節省試驗費用,又不佔用場地,試驗樁可做工程樁使用,該項試驗對指導哈爾濱市今後大孔徑灌注樁工程樁基檢測具有突出的作用。

  大口徑大承載力樁基極限承載力靜載試驗技術

  在松浦大橋南引橋采用靜載法對大口徑大承載力樁基進行極限承載力試驗,這是哈爾濱市工程界首次進行的試驗項目,其試驗結果對指導哈爾濱市沿江地區工程建設采用大口徑大承載力樁基具有較普遍的指導意義。

  大孔徑變截面超長樁技術

  大橋的主塔基礎采用了大孔徑變截面超長樁,樁長95米,上樁徑2.5米,下樁徑2米。既滿足冰體撞力、水流推力和樁身強度要求,又可節約工程造價,提高基礎承載力。

  大體積?施工水化熱的控制技術

  在主塔承臺施工中,?達6000立方米,采取合理調整?配合比、摻外加劑和冷卻管等方法控制大體積?水化熱,確保?的澆築質量。

  160米高鑽石型塔柱的爬模施工技術

  該技術的難點在於,在東北地區首次采用變截面空箱斜向爬模連續節段施工技術。

  高寒地區大跨度鋼?疊合梁技術

  在我國高寒地區鋼?疊合梁的制造、安裝和使用中,兩種材料能否共同工作是一難題,采用高標號?、合理的鋼梁焊接技術和構造措施,確保?板與鋼梁的可靠連接,使其具有能夠適應哈爾濱市高寒期的工作機理要求。

  移動模架施工技術

  松浦大橋是東北地區首次使用移動模架造橋施工技術,該技術的采用可解決江中灘島軟弱地基易沈陷對上部連續梁施工的不利影響和避免汛期對工程施工的影響。

  斜拉橋抗風性能的研究

  為保證斜拉橋顫振穩定,防止發生渦激共振,組織課題開展試驗研究,確保大橋在施工過程中和建成運營後的抗風穩定性、安全性和適用性。

  結構抗震性能分析

  鑒於近年來地震災害對橋梁的影響,對該橋進行結構抗震設防標准、結構地震反應分析、減隔震優化設計及合理的抗震構造措施等方面進行系統的研究,為結構設計提供安全性、經濟性、合理性的科研參數支持。

  施工監控研究

  通過分析和計算主橋大跨度系統在施工安裝的不同階段各部位的受力狀態和變形情況,提出梁和拉索之間的對應關系,以指導設計與施工安裝控制。

  據了解,松浦大橋南起道外區南勛街,北至松北區永勝路,全長4.027公裡,主線橋梁長度3.45公裡,由南引橋、跨江大橋和北引橋三部分組成。其中主橋采用獨塔斜拉橋,結構為半漂浮雙索面結構體系,主跨268米,邊跨208米,主塔高160米,橋寬39.5米,雙向八車道,最大高峰小時機動車流量9800輛,跨江大橋兩側各設2米寬的人行道。橋梁設計荷載采用城市A級,橋下淨空可滿足松花江三級航道通行需要。

  松浦大橋是目前松花江流域上工程規模最大、工藝最復雜、科技含量最高、結構形式最新穎的越江通道,也是哈爾濱市自行組織建設的第一座特大型跨江橋梁。實施松浦大橋工程,對緩解現有過江通道交通壓力,適應城市空間拓展和產業布局調整需求,推動『兩岸繁榮』具有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