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3日訊 和面、入餡、成型、刷蛋清、入爐……在昨天舉行的哈式月餅節開幕式上,作為哈式月餅代表企業,百年老字號『老鼎豐』的第三代傳人徐玉鐸現場演示了哈式月餅的傳統制作方法。近日,繼京、廣、蘇、潮、滇5種邦式月餅之後,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認定又一邦式月餅———『哈式月餅』。業內人士認為,新邦式『哈式月餅』的形成是多年積淀、水到渠成的結果。那麼,究竟是什麼特色,使哈式月餅能夠與京式、廣式等月餅齊名,並且自成一派?
老鼎豐奠定基礎
作為中華民族傳統食品,月餅既是中秋節日食品,同時也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此前,按照地域風俗習慣和口味,以及不同的制作方法及原輔料,在我國已經形成了京、廣、蘇、潮、滇5種邦式月餅。
『哈爾濱的百年老字號「老鼎豐」奠定了哈式月餅的基礎』,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偉告訴記者,從兩年前開始,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就開始關注以『老鼎豐』為龍頭的哈式月餅發展。1757年起源於浙江紹興、因乾隆皇帝御筆欽賜而得名的『老鼎豐』,於1911年被浙江紹興人王阿大帶到哈爾濱,在哈爾濱傅家店正陽街(現靖宇街)創辦了前店後廠的老鼎豐南味貨棧。哈爾濱的自由、開放以及東西方文化兼收並蓄的地域文化特征,為發祥於浙江紹興的『老鼎豐』提供了肥沃的創新發展土壤。在哈爾濱的山東人、河北人比較多,為適應北方人口味,經過『老鼎豐』一代代傳人的努力和百餘年的發展,使『老鼎豐』原有文化融入了哈爾濱新的地域文化特色,並在其百年的歷史進程中逐漸形成一種符合東北人口味的哈式月餅。
博采眾長自成流派
『既有京式、廣式月餅外形美觀、印文清晰的特點,又有蘇式月餅層酥相疊、酥松利口的特點』,王偉認為,是博采眾長,吸收了南北流派月餅精華,使哈式月餅得以自成流派。
業內專家介紹,哈式月餅的代表品種是老鼎豐食品公司生產工藝的川酥月餅、蜜制漿皮月餅。據介紹,蘇式月餅是由水油面團、包油酥起層方法制成的酥皮類產品,組織有層次,酥松利口;京式、廣式月餅是由糖漿面團包餡制成的糖皮類產品,廣式月餅皮薄餡厚,重糖輕油,而京式月餅餅皮微硬。由糖漿面團包油酥制成的哈式酥皮類月餅,兼有京、廣、蘇式月餅特點,外形似漿皮,口感似酥皮,克服了蘇式月餅皮酥易碎的現象,形成了質、形、色、味、香於一體的獨特風格。
哈式月餅『特』在傳統
2004年8月,老鼎豐公司改制成為民營企業,雖然使用先進設備,告別了作坊生產方式,但『老鼎豐』依然保留著傳統制作工藝和老字號的原汁原味。王偉說,正是『老鼎豐』在創新發展中堅持傳統工藝,形成了哈式月餅的獨到特色。這次舉辦哈式月餅節,也是為了弘揚和挖掘具有特色工藝的傳統文化產品。
王偉所說的『傳統』,除工藝外,還在於『老鼎豐』的一系列『特殊制作』。天津的青梅、杭州的金錢橘、河北的大棗、福建的瓜條、山東的果脯,都是派專人在特定時間采購;每年的端午節前後,老鼎豐公司都要收購新鮮的玫瑰花,然後自己醃制,到八月初時正好入餡。再如酥皮月餅,制皮和面時,春季用溫水,夏季用涼水,冬季用熱水。
作為哈式月餅邦式的代表,目前老鼎豐食品公司正在積極搜集和整理相關資料及物品,與中國食品文化遺產專業委員會溝通,准備在成熟時機,將老鼎豐月餅的傳統工藝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