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4日訊 記者從省公安廳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省共立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75起,涉案金額11.3億元,涉及群眾3萬餘人。涉眾型經濟犯罪呈抬頭之勢,發案數量明顯增多,危害程度進一步加劇。特別是今年發生的『4·28』黑龍江中科金源葆公司涉嫌集資詐騙犯罪案件,涉及范圍之廣、受騙群眾之多、涉案金額之大,都是近年罕見,標志著我省涉眾型經濟犯罪活動的昇級。
據省公安廳經偵總隊副總隊長薛世謙介紹,涉眾型經濟犯罪涉及面廣,涉及到金融、農業、養殖業、保健品、環保、高科技、房地產等多個領域。受害群體幾乎遍及社會各個層面,其中尤以下崗職工、離退休人員和中老年女性居多,地域多集中在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等經濟相對發達地區。在這類案件中,受騙群眾普遍缺乏防范意識,存在貪利和盲從心理。不法分子拋出的『低投入、高回報、零風險』誘餌,迎合了這些群眾的投資心理,投資行為缺乏理性。
案例分析表明,犯罪嫌疑人往往會編制各種名目,以高額回報、共同致富為誘餌,騙取群眾資金,其手法不斷翻新。有的是以投資聯營為名,采取產權轉讓後再返租手段進行非法集資的,有的是以投資綠色環保項目或者開發高科技項目為名進行非法集資的,有的以公司即將在境外上市為名,未經國家有關部門核准擅自發行股票。不僅如此,犯罪嫌疑人還非常善於鑽營法律法規和經濟管理活動的漏洞,非法活動的性質越來越難以識別。一些不法分子往往成立公司,辦理完備的工商執照、稅務登記等手續,以貌似合法的經營活動掩蓋其非法目的。
據介紹,涉眾型經濟犯罪的主要涉案成員多有過非法集資、傳銷等前科劣跡,一些地方還逐漸出現專職從事資金籌集的『金融掮客』,一些涉案公司和企業能夠在短時間內募集資金,都是由這些人具體策劃實施,為犯罪活動提供專業技術支持,並從中謀取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