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7日訊 近日,哈爾濱市松北區松浦鎮一塊底價300萬的宗地,由於買家競爭激烈,成功競拍到了3000萬。在『經濟大發展交通必先行』理念的引導下,這個區超前建設城鄉路網,使土地轉讓已增值百億元,並帶來67個上億元項目,使這片承載著『一江居中、兩岸繁榮』夢想的土地,由昔日的荒灘變為現代化的都市。
高標准建設城市道路網
數據顯示,松北建區四年來,共建成松北大道、學院路和三環路江北段、世茂大道、松北一路等二縱三橫城市主乾道路,建成東北亞起步區、歐美亞、世茂濱江新城等小區周邊道路20餘條,建成熱源路、虎園路、松北大道繞行路等一批有利經濟和旅游發展的城區道路多達70餘條,總長371公裡,總面積430萬平方米,新建道路綠地240公頃。目前,松北區人均道路面積達到21平方米,遠遠高於全市平均值,已媲美發達國家水平。
按照什麼標准修建松北大道,這是當年擺在建區伊始的松北區面前的一道難題。決策者們意識到,一定要為松北區未來的發展預留空間。經過科學規劃和周密測算,松北區將松北大道的最高標准提高到雙向12車道,沿途建設和改造怡園立交橋、擴孔橋和金河橋,綠化、亮化等配套設施一步到位。這樣一來,松北大道的總預算提高到11.26億元。2006年,全長9.6公裡的松北大道全線竣工。幅寬124米的松北大道在展現龍江第一景觀路恢宏氣魄的同時,也向世人昭示出松北區交通先行的發展理念。
三年半實現公路『村村通』
四年前,小有名氣的松北對青烤鵝在哈市只有兩家專賣店,產業規模做不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交通瓶頸。隨著松北區鄉村公路『村村通』工程的提前完成,如今,對青烤鵝由小作坊搬進對青山產業園區,實現產業化生產,打開了全國市場。可以說,對青烤鵝的『一飛衝天』與松北區通村公路的高速建設息息相關。
建區之初,松北五鎮的通鄉、通村路全是泥土路,坑窪不平,晴天灰土飛揚,雨天泥濘遍地,車輛無法通行,不僅影響群眾出行,更影響到各鄉鎮的招商引資和經濟發展。針對這種情況,松北建區後,優先發展農村公路建設。到2007年,松北區的48個行政村全部實現高等級路面公路連通,使原計劃五年完成的『村村通』工程提前一年半完成。
四年來,松北區累計投入資金2.62億元,共建設通鄉、通村公路238公裡。這些通鄉、通村公路的建成,不僅創下了省內鄉村公路建設標准最高、質量最好、裡程最長、投入最多的四項『全省之最』,更從根本上解決了松北區五鎮農村交通困難和農民出行難問題,初步確立了松北區鄉村硬化網絡的大交通格局。
交通先行拉動百業振興
集樂村是松北區改革開放先行啟動的工業示范村,村裡有數十家專業生產塑鋼窗的民營企業,由於當時與外界連通的道路是一條多年失修的砂石路,路面坑窪不平,使生產出的塑鋼窗難以運出。當筆直寬闊的柏油道路修到村前時,村民們高興地放起了鞭炮。如今,集樂村塑鋼窗業每年的產值已達上千萬元,成為松北區的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集樂村的成功模式為松北區交通先行的發展理念做出了注釋。從2005年起,在江南三環路規劃尚未出臺的情況下,松北區在全市先行啟動了三環路江北段道路建設,道路全長16.86公裡,全部采用高標准建設。松北區委書記王鏡銘說,『三環路的建設正是松北區落實交通先行理念的一個舉措,它的建成不僅完善了松北區的路網格局,也搭建了松北區招商引資的平臺,並提高了周邊土地的轉讓收益,收到了一石數鳥的功效。』
據統計,四年來,松北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達179億元,其中與道路直接相關的投入達到80多億元。由於路網等基礎設施的超前建設和日益完善,大大提高了地價,僅土地轉讓增值這一塊就讓松北區多收入100多億元。四年來,松北區已累計引進項目363個,協議引資額756.36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84.2億元,其中億元以上的大項目6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