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5日訊 1998年夏天,國家林業局形成《重點地區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方案》上報國務院,黑龍江省森工林區是首批試點單位。實施『天保工程』10年來,我省林區累計減少木材產量2277萬立方米,減少森林資源消耗量約3614.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82.6%,增加的木材效益和生態效益共計2359.6億元。本報記者深入黑龍江森工林區采訪,真實地記錄經歷劇變的林區群眾的生活故事。
『我們通北這幾年和過去比,簡直一個天,一個地。』老百姓街頭巷議。過去,只要一提通北,人們嘴裡會蹦出一個字:窮!在通北,汽車沒有驢車快,騎自行車不如步行快。記者還清楚地記得,十年前來此采訪,坐著局長的吉普車上林場,後面還跟著一臺東方紅拖拉機,准備隨時救援。為求生存,4萬人的林業局竟有萬餘人外出打工,許多家門上掛著這樣一塊牌子:『此房白住,院內有燒柴』。
如今一說通北,全省森工人異口同聲:變了!如今的通北新建樓房鱗次櫛比,商鋪比肩,通往山上林場的路,也正由『軟』變『硬』,還興建了6700平方米中小學教學樓。人均收入猛增,今年山上所有林場靠種植、養殖,人均收入萬元以上。前幾年一直在大連賣烤苞米的通北婦女,去年舉家遷回了通北。像這位婦女一樣,當年背井離鄉的一萬多通北人,如今,全回來了!
10年前,被通北林業局壓了17個月工資的於揚,無奈之下出走謀生。去年回了趟通北,看到家鄉劇變,感慨萬千,拍了一組反映通北新貌的圖片,拿給爹媽看,並在網上創辦了『通北吧』,感言:『10年後,重返通北林業局,變化之大,超乎我的想象。我身在上海,每天感受著大都市日新月異的變化,完全沒想到,這種變化也會同步發生在我遙遠的故鄉——通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