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5日訊 日前,哈爾濱市有媒體報道說:『地鐵一號線開始拆遷,南崗轉盤電力大廈將拆,哈爾濱市有關部門已完成公企拆遷的調查摸底和經濟測算等細致工作,並與省電力公司就拆除電力大廈問題達成共識。 』昔日發揮著重要的電力調度指揮等重任的電力大廈一朝即將拆除,不免讓人對這幢矗立於哈爾濱市重要商業重地的建築有了更多的關注。
博物館地區是哈爾濱市保護性建築集中的區域,已經被政府確定為歷史文化街區。有專家認為,電力大廈的建築風格與博物館廣場周邊的歐式建築風格極不協調,13層的建築高度也破壞了博物館廣場的視覺整體平衡感。
昔日風光今不再
現電力大廈
12日,記者來到位於博物館廣場邊的電力大廈。從掛有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牌子的正門進入,一樓是森馬專賣店,一直走到三樓,都是森馬的賣場。再往上走,則沒了進路。店員告訴記者,這裡三層都被森馬租下了,與電力大廈互不相通。
記者繞到大廈後門。輾轉進入,看到一處掛有『東北電監局黑龍江省電力監管業務辦公室』牌子。走進去,看到辦公室牌子顯示每層樓的所在部門和公司名稱。其中不少與電力大廈關系不大,如『黑龍江省外國企業服務公司』、『龍唐電力旅行社』等。一路尋訪上去,發現其6樓以下的房間多被外租出去,6樓以上的房間還基本是電力大廈的自用房,整個樓層都顯得很寂靜。來到頂層13樓,記者看到掛著調度中心牌子的房間已經是大門緊鎖,透過玻璃門,只見裡面堆著一些桌椅,已積滿灰塵,似乎好久沒人光顧了。
據知情人士介紹,過去,黑龍江電力調配中心就設在這裡,作為全省電力系統的中樞,調配中心對黑龍江省經濟運行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功能,如果這裡發生故障,那麼全省電網將陷於癱瘓。作用重大,一直是電力大廈挺立在哈爾濱市最繁華商業區內的最直接理由。
記者從有關人士了解到,目前,電力大廈裡面只剩下黑龍江電力公司的三產部門,公司其他部門大多已搬至位於開發區的總公司新樓。也就是說,其核心部分已經不在這裡。
破壞周邊和諧美
在電力大廈院內,一座米黃色的3層樓引起記者注意,這裡是黑龍江省電力局食堂。然而仔細看樓體上的牌子卻發現,這處食堂並不簡單,居然是哈爾濱市規劃局確定的三類保護建築。據介紹,這座小樓是以巴洛克風格為主的特色建築,曾經是意大利領事館,始建於1919年,距今已有近90年的歷史,1997年被列為哈爾濱保護建築。其牆身多處浮雕裝飾使建築整體看起來富麗堂皇,非常具有價值,但多年來一直被湮沒於大樓的後身。電力大廈外側的圍欄是新藝術運動風格,被哈爾濱市規劃局確定為二類保護建築。圍欄上有兒童頭像浮雕,欄杆裝飾的花卉植物造型形態簡潔。然而,漂亮的的小樓和圍牆被電力大廈人為地分割開,而且小樓還被破舊的高樓擋在後面。
記者了解到,按照相關法規,保護建築要確定保護范圍,明確規定保護建築周邊要確定緩衝區和發展區。緩衝區內的建築不論從體量還是高度上絕不能高於保護建築。此前,規劃部門在確定花園街歷史文化街區復興方案時,曾明確提出,4片街區內的新建建築高度要低於68棟保護建築的房檐15厘米。博物館廣場周圍有省博物館、國際飯店等歐式建築,形成了和諧、均衡的三角形布局。而電力大樓嚴重破壞了這裡的和諧美。
市民拍手稱好
記者在電力大廈附近隨機采訪了幾位路人,對於電力大廈要被拆除的消息,他們的反應都是:『拆了好。』一位姓徐的男士說,這個大樓矗立在這裡太礙眼,建築不美觀,與周邊的環境也極不協調,早就應該拆了。
然而,電力大廈的拆除之路走得異常坎坷。早在1996年12月4日,哈爾濱市政府就發布了《哈爾濱市保護建築街坊街道和地區管理辦法》,把哈爾濱市的134座保護建築和博物館廣場明確寫入其中。1997年,哈爾濱市政府拉開博物館廣場的綜合整治大幕,電力大樓原計劃在2000年定向爆破,然後將『藏』在其身後的三類保護建築原意大利領事館整體保護。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電力大樓沒能拆成。經協調,省電力公司在開發區選址建了新樓,如今新樓已經投用兩年,但舊樓依然挺立。
對於電力大廈為何遲遲不拆遷,有關部門始終緘口。然而,臨街店面和主樓以及輔樓出租包括樓頂廣告牌出租能夠帶來的效益卻顯而易見。電力大廈位於哈爾濱市著名的南崗商圈核心部分,這裡是全省最大的商圈,年營業額超過百億元。可以說,這裡用寸土寸金形容並不為過。租電力大廈臨街店面和大廈內房屋的租戶,雖然租金不菲,但其回報更是可觀。
而對於拆除事宜,記者多方聯系黑龍江電力公司,截至發稿時,相關部門沒有安排采訪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