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6日訊 不久前,哈爾濱市汽車總公司對外公布,年底前哈市的1726臺汽車線路公交車將全部改燒液化石油氣或天然氣,通過使用清潔燃料來徹底改變『滿大街奔跑著冒黑煙的公交車』的現象。
馬路上的50萬根『小煙囪』
公交車油改氣的規劃令人振奮。然而,1726臺公交車只佔哈爾濱市機動車總量的極少部分,近年來,哈市高速增長的汽車不但消耗大量的能源,還對城市的環境產生破壞性的影響。
據有關資料顯示,哈爾濱市(包括市縣)機動車保有量已突破50萬輛,在未來的3~5年時間裡,哈市汽車保有量將增至70萬至100萬輛。目前傳統的汽油、柴油燃料燃燒值低,燃燒後,機動車大量排放一氧化碳、硫化物等有毒尾氣。同時,由於尾氣檢測標准低,檢測不規范,大量未經檢測的汽車帶病上路,使這50多萬輛汽車猶如50萬個『小煙囪』般游走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細心市民不難發現,大街上一些汽車的排氣管冒著濃濃的黑煙,汽車駛過後,空氣中彌漫著嗆人的氣味。
據統計,每千輛汽車每天排出一氧化碳重約3000公斤,碳氫化合物200公斤~400公斤,氮氧化合物50公斤~150公斤。以此計算,哈爾濱市現有機動車每天排放的污染物總量達千噸。這些污染物不但影響環境,也直接危害到市民健康。汽車尾氣產生的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塵等吸收環境中的熱輻射能量,引起大氣進一步昇溫,城市夏季熱島效應因此進一步增強,並導致冬季陰霾煙霧等天氣多發,空氣質量下降。城市居民很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
機動車使用清潔燃料不足1%
推動城市機動車使用新型燃料是大勢所趨。
記者從哈市雙燃料推進辦公室了解到,哈爾濱市機動車所用燃料99%以上是乙醇汽油和柴油,只有部分出租車和公交車使用汽油和液化石油氣雙燃料。哈市1999年開始在出租車和公交系統推廣雙燃料汽車,但是由於當時改裝的機動車大多是化油器的發動機,按照現在國Ⅲ標准不能達到排放標准,因此雙燃料汽車的推廣基本停止了,現在使用雙燃料的機動車還不到2000輛。
省環保局污控處的工作人員介紹說:哈爾濱汽車普遍使用的乙醇汽油、柴油等燃料含碳含硫成份高,一些汽車尾氣排放只能達到歐Ⅱ標准,難以達到國家要求的國際歐Ⅲ及歐Ⅳ標准。要想達到環保的排放標准,推廣新型環保燃料是今後發展的主要目標。
省政協委員馮洪濱對於治理尾氣排放有自己的見解:『治標應治本,治理尾氣該從源頭抓起,應鼓勵城市機動車使用更加清潔、環保的燃料,只有這樣纔能根治汽車排放垃圾尾氣。』馮洪濱認為,甲醇、生物柴油、天然氣等清潔燃料將是城市汽車主要燃料。而發展甲醇汽油替代產業具有經濟節能特點。與乙醇汽油相比,甲醇汽油的生產成本具有絕對優勢。甲醇生產成本在每噸1000元左右,而每噸乙醇的生產成本在4500元左右。從原料來源來看,甲醇來源於我國最廣泛的化工資源,如煤炭、天然氣、焦化氣、油田氣等生產過程,都可以用最低的成本生產甲醇,其市場前景廣闊。如果技術成熟先進,企業生產甲醇汽油不僅無需國家財政補貼,而且擁有足夠的盈利空間。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在節能減排方面走在最前列,這兩個國家的機動車使用甲醇汽油、生物合成燃料等清潔燃料比例達到30%,並向著全部取消汽油燃料,鼓勵使用太陽能的目標邁進。
新型燃料推廣路漫漫
記者了解到,早在2005年12月1日,我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就批准實施了M15車用甲醇汽油的強制性地方標准。全國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潔汽車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建業說,我省已研發出了摻燒率可達到85%的甲醇替代燃料,在新型添加劑的作用下,隨時可以向汽油中添加允許比例范圍內的甲醇乙醇,不需要對車體進行專門改造。甲醇提煉只需用劣褐煤,生產成本在每噸1200元左右,2噸煤就可生產出1噸甲醇。實踐證明,只要遵守操作規程,甲醇作為燃料是安全的。這種燃料比乙醇汽油有更環保、動力性能更強、更經濟實惠等特點,如一私家車按每月行駛2000公裡計算,至少能節省120元油錢。
我省的甲醇生產率先在國內取得專利,目前甲醇汽油在山西、陝西、四川、上海等省市得到推廣使用。可是甲醇生產技術的發源地黑龍江卻在甲醇燃料推廣方面落到了後面。
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標准化處的工作人員認為,我們制訂的M15車用甲醇汽油的強制性地方標准只是從生產上對甲醇汽油的生產過程、儲藏、運輸等進行了規范,但是甲醇汽油的推廣使用還需要政府部門牽頭,配合宣傳,鼓勵機動車使用新型燃料。和甲醇汽油一樣,生物柴油、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在我省依然處於萌芽狀態,很難在短時間內大面積推廣。
東北林業大學交通研究所主任鄧紅星認為,上海、深圳、沈陽等城市早在2002年就開始嘗試使用甲醇、生物柴油替代傳統燃料,並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應。要想甲醇汽油也能遍地開花,必須像當年我省推廣使用乙醇汽油那樣,由政府出臺強制性的法規,強制推廣使用甲醇汽油、生物柴油等清潔能源燃料,只有這樣纔能為清潔能源創造廣闊的使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