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3日訊 22日是哈爾濱第二個『無車日』,當天哈爾濱市對尚志大街實施交通管制。此舉旨在讓市民從中體會到『綠色公交,健康出行』的益處。然而,昨天早7時許至中午11時,記者奔走於尚志大街及其周圍街路,從所見所聞中切身感覺到,有關部門的這個初衷似乎並未實現。
尚志大街與各交叉口發生『連環堵』
一進尚志大街,記者就感覺到通行車輛比平時少了許多。記者在隨後的走訪中卻發現,尚志大街並沒有因『無車』而『一身輕』,因大量社會車輛都擠在周圍各街路而導致的堵車現象,也使尚志大街如鯁在喉。
從8時30分到9時50分,沿著尚志大街,記者從友誼路口到經緯街口這個實行交通管制的區段走了個來回,發現與尚志大街垂直的森林街、石頭道街和田地街等街道堵車嚴重,行駛在尚志大街的車輛路過這些街口時不時遇堵。
『「無車日」裡咋還堵車?』開了多年出租車的張師傅告訴記者,在霽虹街與經緯街通向道裡路段,他連等了七八個紅綠燈纔算走過去。他分析說,因為尚志大街不允許社會車輛通行,這些車輛全都憋到了與尚志大街平行的兆麟街和地段街。在以往尚志大街車輛的流入口———田地街與經緯街交叉口,由於實行交通管制,交警要對社會車輛進行篩選,再加上下雨以及不允許通行的車輛要轉向等原因,大批車輛都堆積在這一帶,造成交通擁堵。
記者隨後又來到尚志大街周邊幾個路口,發現也存在張師傅所說的現象。尤其在兆麟街與田地街交叉口,眾多公交車與小汽車堵在人行道路上,行人只能從車輛縫隙中穿梭。
『無車日』社會車輛不見減少
此前,哈爾濱市曾向廣大市民發出倡議:『在「無車日」這一天放下愛車,選擇公交車、自行車和步行等綠色交通出行方式,給城市放一天假,給天空也放一天假。』
然而,昨天的社會車輛卻並未因此而減少。記者在走訪尚志大街及周邊的大小型停車場時,管理人員均表示,所停車輛並沒有明顯減少。記者看到,即使是在管制時間段內的尚志大街,也不時有禁行的社會車輛行駛。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除了不知道昨天是『無車日』、天下雨等原因外,更主要的還是相當多市民沒有『無車』意識。幾位私家車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說:『路上那麼多車,不差自己這一輛。』
『無車日』應為『政府限制+市民自覺』
如果市民都自覺選擇乘公交,會是什麼樣?據測算,一輛大型公交車所佔道路面積約等於兩三輛小汽車,公交車的載客量是兩三輛小汽車的二三十倍,其完成單位客運量的耗能量是小汽車的約1/10。從環保來看,按單位客運量來計算,大型公交車輛比小汽車污染低90%。
針對昨天『無車日』的尷尬情形,一位人大代表認為,只有政府限制與市民自覺兩個力量相結合,『無車日』纔能達到效果。目前的情況是,政府有引導,沒有強制。這位人大代表建議,政府至少應做出這樣的規定,『無車日』期間,讓各機關、企事業單位車輛按單雙號出行,這樣至少可以減少很多社會車輛。要使市民在『無車日』自覺放棄愛駕,並不是一個倡議就能奏效的,它需要日常大量潛移默化的宣傳教育。
顯然,廣大市民是『無車日』的主角。沒有市民的積極主動參與,『無車日』只能流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