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8日訊 在哈工大航天館,你可以看到『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等實物與模型,還有部分航天器、導彈等實物……100多件展品,每一件展品,都系著一個故事,一段歷史。這些展品中的模型和實物,許多都代表著中國航天史的開端。26日,記者走入位於哈工大科技園國際會議中心一樓的哈工大航天館。
國內高校最大航天館
『哈工大的航天館是國內高校裡最大的航天館,是哈工大重要的教學、科研場地,是培養學生的重要基地和相關科技培訓、科學試驗等工作的平臺,是向公眾開放的綜合性航天科技博物館。每名哈工大學子都會到航天館參觀學習。』在航天館裡擔任解說員的李垚老師說。
談到航天館的由來,李垚老師介紹,為了加強學生的航天國防傳統教育,普及航天知識,宣傳我國空間科學技術及其應用領域的成就,哈工大於1986年建立了航天館。航天館的部分展品由各單位捐贈的模型、實物建設而成,文字內容參閱了大量的航天、國防科技文獻資料。
學生擔任講解員
哈工大航天館於2007年6月9日遷入新館,目前,哈工大航天館已成為全國高校中規模最大、展品種類最全的綜合性展館。
26日14時,當記者走入航天館時,3名航天學院的大三學生正在對參觀者進行講解。擔任講解員的大三學生李欣禹說,航天館不僅對校內師生開放,還免費對社會各界開放,每周三、周五的14時至16時30分,每周六的9時至12時為公眾開放日。『我們一共有10名解說員,在上崗之前都得接受培訓,當講解員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了解更多的航天知識。』
『來航天館參觀的中小學生比較多。』李欣禹有些驕傲地介紹,哈工大航天館自開館以來已接待參觀人員近3萬人次,其中包括香港特首曾蔭權;中國探月工程總指揮、哈工大知名校友欒恩傑;哈工大兼職教授、航天英雄楊利偉等。
館藏航天史上諸多第一
記者在現場看到,展館共分室內室外兩個展區,共收集航天展品100餘件。室內展區分為航天器、發動機、導彈、火箭、中國航天和世界航天發展歷程、宇宙知識、哈工大與中國航天等部分。室外展區包括俄羅斯『資源號』返回艙、『長征一號』火箭、『東風二號』導彈及神舟五號飛船1:1模型。
哈工大航天館裡藏著我國航天史上諸多第一。講解員介紹說,這些第一記錄著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過程。這些第一包括:我國第一顆由高校牽頭哈爾濱工業大學自主研發的有明確應用目標的立體傳輸型測繪衛星;我國第一種艦艦導彈——上游一號艦艦導彈的實物;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模型;我國第一種自行研制的空艦導彈——鷹擊六號空艦導彈實物;我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