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浦大橋施工現場。
東北網10月14日訊 13日,記者從哈爾濱市松浦大橋指揮部了解到,經過60多天緊張施工,松浦大橋主塔鑽孔澆注樁已經完成14根樁基。據了解,整個鑽孔澆注樁預計11月初全部灌澆完畢。同時,工程也創下了國內橋梁復雜地質條件下百米深單樁鑽進施工的新紀錄。
主塔部位單樁鑽進水下百米深
據了解,松浦大橋160米主塔是整個大橋的『核心』部位,主塔施工是控制全橋總工期的關鍵工序,主塔施工順利與否直接影響著大橋三年建設目標的能否完成。
據松浦大橋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松浦大橋采用獨塔斜拉式懸索結構,要支橕起160米高的主塔,並為全橋分擔巨大荷載,全靠其深入水下的25根樁基,而且每一樁基必須保證足夠深度,主塔纔能牢固。按照設計,松浦大橋主塔樁基礎設計為承臺下95米,加上該處6米水深,鑽樁深度達到百米以上。
一根樁『啃』了30多天
松浦大橋指揮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主塔樁基施工區域屬大型的中、新生代內陸斷陷盆地,地層上部為第四系地層,下部進入白堊系泥岩、砂岩層,僅60米范圍內的鑽孔區間,水下地層就多達26層,而且每層薄厚不等,地質構造復雜,致使樁基鑽進阻力變化頻繁,施工很難控制。鑽進中,遇到地質『軟』時,鑽頭被水下沙泥『糊死』,乾鑽不動;遇到地質『硬』時,乾鑽不進。施工人員告訴記者,在最初鑽進時,一根樁竟然『啃』了30多天。
鑽一根樁最多要更換9次鑽頭
據了解,為保證施工快速推進,施工人員針對不同的岩層,采用不同硬度的鑽頭。而每一次更換,都需反復提拉鑽杆,將重約3噸的鑽頭借助巨型龍門吊移位、拆卸、安裝,整個過程需要四五個工人20多個小時完成。
同時,遇到堅硬的岩層,還需改變鑽頭切削角度和鑽頭齒形。由於岩層堅硬,巨型鑽頭磨損嚴重,需要時常卸下進行維修後再鑽。在鑽進初期,面對最復雜的地下岩層,竟更換了9次鑽頭。在鑽進過程中,根據岩層的硬度,施工人員不斷更換大功率的全液壓鑽機、不同型號的大功率空壓機,通過空壓機使孔內鑽渣懸浮起來,便於抽出。經過不斷實踐探索,鑽進效率不斷提高,由最初單樁鑽進需要的30天,提高到目前的10天左右。據了解,25根鑽孔澆注樁預計11月初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