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永明曾經不止一次地向別人闡明自己對待金錢和事業的態度——『事業是本,是源;而金錢不過是事業結出的無數果子中的一枚,捨本求末,是不明智的選擇,也終會被大浪淘沙。』
『馮永明教育別人時誇誇其談,輪到自己卻糊涂了。』胡鳳濱說。
『不給自己留後路』
1995年,當光明集團被第50屆國際統計大會中國組委會、國家統計局、中國科技進步評價中心授予『中國家具之王』稱號後,在座談會上,馮永明誇下海口:『今天我們是中國家具行業的第一,明天我們要成為世界家具業的老大。』馮永明說,『我從來不給自己留後路。』
曾經標榜『不給自己留後路』的馮永明,這回真的把路走到了盡頭。
曾經做過光明集團法律顧問的光明集團獨立董事胡鳳濱與馮永明打過十多年交道,他甚至可以算是馮永明的私人律師。馮永明在許多重大事情上都征求他的意見。獲知馮永明『出事』的消息,胡鳳濱『並沒感覺驚訝』,他的第一反應是,『這是遲早的事。』
『這個時候,沒有人肯站出來說話,我必須說,這是責任。』胡鳳濱說,『馮永明做事真的不給自己留後路,後期他的行為讓人無法理解,甚至是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提起馮永明的做法,胡鳳濱仍很生氣,『為什麼不抓經營、不抓管理,而是一門心思研究資產,我百思不解!』
胡鳳濱說,每次開會研究資產問題時,他都會提出上述問題,『可是馮永明就像中了魔似的,深陷其中。』
『馮永明這個人剛愎自用,誰的話他也聽不進去。』胡鳳濱說,『我曾勸過他無數次,甚至用提出辭職來抗議他的做法,但也無濟於事。開會研究資產問題,我多數時持反對或者棄權票。』
『貪婪,害了馮永明』
胡鳳濱介紹,馮永明後期很少與外界交流,也很少有應酬。他甚至在幾年前就辭去了所有的社會職務,深居簡出。
『這些年,他什麼也不乾,一門心思研究資產問題。』
胡鳳濱說,『很少有人能找到他,每次打電話給他都在出差,「馮永明永遠在路上!」』
『這些年來,馮永明無時無刻不在研究工作,不研究工作他就如坐針氈,而他所謂的研究工作實際上就是在研究資產。』
胡鳳濱說,『貪婪,害了馮永明。』
『眾人皆醒他獨醉』
『眾人皆醒他獨醉!』胡鳳濱說,『馮永明太自以為是了,他自我陶醉在自己精心編織的網中不能自拔。』
今年9月份,胡鳳濱曾去光明集團,在與高管接觸時發現,全公司的人都眼睜睜地看著馮永明『往火坑裡跳』,唯獨他自己不知道已經走到了危險的邊緣。
企業處於半停產狀態,生產沒人抓,經營沒人管,沒有人提醒他,『大家都在看馮永明的笑話』。
胡鳳濱說,馮永明後期很少參加社會活動,他把自己封閉起來研究『資本』,他幾乎沒有朋友,從來也沒見他和哪個朋友喝酒、喝茶、聊天。『偶爾給我打個電話,主題只有一個,就是讓我給他有關資產的文字材料把把關。』
『後期,馮永明調動全公司的力量給各級政府寫材料,申明光明的資產是他的。』胡鳳濱說。
『光明集團在一步步後退』
伊春市政府副秘書長白波在馮永明案新聞發布會上說,光明家具1995年被國家統計局等部門聯合授予『中國家具之王』稱號,1997年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創全國同行業最高紀錄,光明家具一度成為伊春的名片,企業走向輝煌。『作為企業負責人,馮永明曾做出了突出貢獻。』
『應該說,當地政府給馮永明留足了面子,直到他被捕。』胡鳳濱說,『實際上,馮永明與伊春市政府關於股權的博弈由來已久。』胡鳳濱透露,馮永明與伊春市有關方面關於光明集團股份36.9%的股權爭奪已延續十餘年,十幾年來,馮永明領導的光明集團實際上並沒有發展,而是一步步後退。
『馮永明的「智慧」充分展現在了私有化國有股權上。』胡鳳濱指出,馮永明畢竟創辦光明23年,因此一直不肯放棄對光明集團的控制權,利令智昏,終釀大錯。
按照伊春市委宣傳部一位乾部的說法,馮永明為將有效資產的控股權轉變到個人控股公司名下,虛擬了上百家公司,將優良的資產轉移後,多次行文欲將空殼的光明集團『贈予』市政府。該乾部說,『光明集團的資產經過馮永明的騰挪後,負債率達到了百分之四五百!』
而馮永明設立的上百家名頭公司,其結構的復雜性『要一本書纔能說清楚』。
『馮永明,聰明反被聰明誤』
不可否認,光明的確是馮永明一手乾起來的,但也確實利用了政府的政策。然而,如今發生產權爭議了,法律對此卻沒有清晰的規定,也沒有解決這種爭議的程序。
『馮永明的隕落只不過是中國企業家悲劇的另一個版本,在此之前,許多人都在這條道路上跌入懸崖。』胡鳳濱說。
胡鳳濱說,馮永明悲劇的直接原因是他與政府之間的股權問題沒有分清楚,但客觀來說,他的今天,他本人和有關部門都有責任,雙方若能在上市之前公正地解決這個問題,可能就不會出現後來的事情。
『光明的攤子鋪得太大了,馮永明沒有這樣的駕馭能力。』胡鳳濱說,『如果他一心乾好家具廠,他是個很好的廠長。』
馮永明曾經不止一次地向別人闡明自己對待金錢和事業的態度——『事業是本,是源;而金錢不過是事業結出的無數果子中的一枚,捨本求末,是不明智的選擇,也終會被大浪淘沙。』
『馮永明教育別人時誇誇其談,輪到自己卻糊涂了,他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胡鳳濱說。
『安排下屬辦事從來都是單線聯系』
『除女兒外,從目前的情況看馮永明的案子還沒有牽扯更多的人。』胡鳳濱說,『這說明馮永明十分聰明,自始至終,馮永明都在一個人忙乎這事,即便安排下屬,也不交叉,全部是單線聯系。』
知情人透露,『操作這麼大一件事,馮永明很少在書面上留下只言片語,所有的事情都是他口頭安排的。東挪西倒,設立百十家名頭公司,不留痕跡地將十幾億元的資產轉移出去,非常人所能辦到。』
『他毀在了自己手裡』
胡鳳濱說,『馮永明在生活上確實很簡朴,甚至有人說他不像大老板倒像個小個體戶。他的社交圈也很小,很少發現他跟朋友喝酒打牌。』
馮永明曾經很尊重民意,在集團不搞一言堂,在外界他也很『隨和』。可是後來他變了,變得孤獨甚至有些自閉。胡鳳濱說。
公司一位中層乾部對記者說,在光明集團,大到土建工程如何減少浪費,小到每一個分廠購買洗手間衛生紙是否采用了最低價格,一些看起來不是問題的事都會在重要的會議上被馮永明突然提出來。所以,參加馮永明的會許多人很緊張。
『馮永明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開會不囉唆。』他要求下屬匯報工作或者寫匯報材料不許講空話套話,馮永明參加的會議,不需要主持,不需要別人打場子,不需要開場白,直奔主題:有什麼困難?有什麼問題?有什麼建議?『直說!』
『吃喝嫖賭,他啥也不沾。』胡鳳濱說,『現在看,還沒有發現他有什麼不良嗜好。』
『馮永明一世英名都毀於一旦,都毀在了他自己手裡。』胡鳳濱感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