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市破解垃圾清理難問題問計長春環衛
2008-11-03 11:07:04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於鴻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3日訊 環境衛生,是哈爾濱的『第一張臉』,事關城市的『面子』。時下,本報與哈爾濱市城管辦的身邊垃圾搜索行動進入了攻堅階段,面臨的環衛難題是『清一陣兒好一會兒』。與此同時,冰城的近鄰長春正處在創建國家衛生城的驗收階段,不知他們有沒有攻堅克難的好辦法。2日,記者與哈爾濱市城管局環衛辦主任范志超等一行來到長春取經,該市環衛的投入力度、一條龍的管理機制和街清巷淨的環境,令冰城環衛人眼前一亮。

  硬件:2年投入10億元

  長春建成區面積比哈爾濱少100多平方公裡,主城區人口比哈爾濱市少100多萬人。駕車從京哈高速的長春出口駛入長春市區,人民大道寬敞整潔,路邊石露出了固有的灰白色,在深秋一塵不染地迎接著八方來客。走進朝陽區衛星路上的一處沒有物業管理的庭院,同樣的潔淨令人心情暢快。『我們長春市9號就要迎接國家衛生城的最後驗收了,不客氣地說,我們心底非常有底。』長春市環衛處處長任建軍胸有成竹。

  乾淨整潔的長春街頭。

  環境衛生能取得今天的成績,長春市用了兩年時間。任建軍介紹說,2006年之前,長春環衛設施的硬件水平與東北三省的大連、沈陽和哈爾濱等兄弟城市相比,基礎最差。當年,長春市政府提出創建國家衛生城的目標時,環衛部門在一次市長辦公會上提了3次難處。最後,市長拍板:給你們3個億置辦裝備,再撥7個億建無害化垃圾填埋場。

  當哈爾濱在因為購買了48臺垃圾壓縮車而沾沾自喜時,長春市一次性就購買了173臺垃圾壓縮車;當哈爾濱現有加上准備購買的小型垃圾壓縮車可達到172臺時,長春已經擁有了240臺大型垃圾壓縮車;當哈爾濱因為環衛保潔臨時工的缺口超過3000人、今年11月纔將環衛臨時工工資漲到650元時,長春的環衛臨時工已經在650元的基礎上,計劃再漲200元,且每人還有大病醫療保險。

  機制:保潔執法合為一家

  哈爾濱的市容環境衛生管理,采取的是市、區、街三級的管理體制。在長春,記者看到了這樣一塊牌子:長春市行政執法局(市容環衛局)。該局副局長李鳳昆的解釋是:在長春,行政執法、市容環衛和清雪保潔等,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執法和環衛是一家人。

  據李鳳昆介紹,在2001年時,長春市的環衛辦和哈爾濱的環衛辦一樣,只有行業指導和街路保潔的行政職能。2006年7月20日,長春市環衛辦從建委剝離,整建制劃到行政執法局,使得該局擁有了市容、環衛、執法監督、執法處罰、投訴受理等職權。簡單說來,在長春,環衛和行政執法是一家,省去了部門協調。

  記者注意到,在環衛的管理機制創新上,長春市講究機構一條龍,市裡的機構設置就是區裡機構設置的樣板;同時,講究環衛責任一管到底。比如,哈爾濱由街道辦管理的無物業小區的庭院衛生和樓道衛生,在長春則由各區行政執法局(市容環衛局)來負責。據長春市朝陽區行政執法局(市容環衛局)局長李忠孝介紹,讓背街背巷以及沒有物業管理的居民庭院的管理水平和保潔質量趕上人民大街,我們的辦法是由環衛一家管起來。

  辦法:重罰垃圾車

  馬健,向記者介紹自己的身份是長春市環衛辦副主任兼環衛行政執法支隊隊長。『環境意識靠宣傳教育,破壞環境就要靠嚴管嚴罰,市容環衛的管理是罰出來的。』馬健用案例給記者講了環衛擁有執法權之後的效果。

  去年8月,環衛工人在朝陽區工農大路上保潔時,看到了一輛翻斗車正在偷卸袋裝生活垃圾,立即上報。最後,環衛執法支隊在南關區抓到了這輛社會車輛,罰款5萬元,並對舉報環衛工給予嘉獎。一時間,在長春形成了亂傾亂倒垃圾人人喊打的局面。今年春天,他們也曾與媒體舉報了『身邊垃圾有獎舉報』的活動,為了鼓動的哥的姐廣泛參與,舉報一處垃圾給予20昇汽油的獎勵,但活動僅僅進行了半個月就告結束了,不是舉報太多了,而是活動停止前的一周僅僅收到了一條舉報垃圾堆的信息。

  今年10月初,有環衛工在日常保潔時反映,商業混凝土的罐裝車行駛途中像播種一樣掉落混凝土。記者了解到,這樣的問題也長期困擾哈爾濱。長春的辦法是,環衛部門就此展開了一個月的專項治理,至今已經處罰了50餘起,且一律上限處罰,屬於司機責任的,罰款500元;是單位責任的,罰款3000元。

  在2005年之前,長春環衛最難管的老大難:一是空地傾倒殘土,二是在建建築工地。任建軍說,那時候,有的大街空地較多,一走一過,傾倒的垃圾連成了帶。如今,環衛和執法成了一家人,別說空地,建築空地也變得規矩起來。『我們長春和哈爾濱一樣,在建工地歸建委管理,但一出工地,車輪帶泥就歸我們管了,交警部門也非常配合我們,有專員長期駐在環衛辦,發現破壞環境的工程車輛,一律罰款,最多一晚就處罰車輛42臺,同時還要寫保證書,如今,在長春市已經看不到亂傾亂倒現象了。』

  創新:上門收集散袋垃圾

  『我們罰車,罰單位,但一般不會輕易處罰市民的破壞環境行為。如果市民破壞環境衛生了,我們首先會想是不是環衛的服務不夠細。』任建軍說,在長春,市民破壞環境衛生的行為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隨意將袋裝垃圾亂扔,一是將裝修垃圾亂堆。

  任建軍說,長春市政府對環衛的理解是超前的,不僅當成了城市發展的基礎,還當作了利民的大事。就拿環衛車輛來說,能夠免養路費和免購置附加費的一律雙免,不能免的,只要掛上統一作業的自編牌號,連車牌都省了。環衛是城市公益單位,它在長春享受一些特權,不論是交警還是其他部門,大家的想法是:都為長春的乾淨漂亮辦點實事。

  據任建軍介紹,長春將環境保潔人員下班後的管理盲點由上門收集散袋垃圾小分隊頂上,這樣不僅可以解決居民隨意傾倒垃圾無人收集的問題,用兩撥人還可以對城市環境衛生進行全天候保潔。對亂堆亂倒裝修垃圾的市民,由社區和物業進行勸告,叮囑其將裝修垃圾裝進大袋子,堆放在不影響居民出行的位置,然後由環衛車輛統一運走,用良好的身邊環境,來教育更多的市民養成愛護環境的習慣。

  讓別人做到愛護環境,環衛自身要帶頭。記者了解到,為了解決裝運垃圾車輛途中掉落的問題,長春市的生活垃圾運輸全部采用了垃圾壓縮車,首先做到了封閉收集,封閉運輸。

  采訪結束後,記者驅車來到長春出城口,回望人民大街,垂榆被修剪得像舉傘的哨兵,車流滾滾但不見塵土飛揚。回到哈爾濱,歐式的建築令人倍感親切,但環境衛生的精細化還有很多的難題需要破解,祝願我們的城市在科學思變中越來越漂亮,越來越乾淨。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