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本網特稿]援建支援隊捨小家為大家成為警隊好管家
2008-11-06 15:39:5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6日訊 題:捨小家為大家 援建警隊的好管家

  東北網記者 顧碩

  編者按:2008年5月12日,一個注定被永遠載入史冊的日子!那一刻,晴天霹靂,地動山搖,數萬人被埋入廢墟,美麗的家園變得支離破碎。這場突如其來的特大災難,嚴重波及歷史文化大縣劍閣,造成房屋毀損,人員傷亡。劍閣的特大災情,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關注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6月13日中央會議確定,黑龍江省對口支援四川省劍閣縣災後重建。三個月來,黑龍江省按照上級要求,結合劍閣縣災後重建的實際,探索創新,形成了一套符合援建工作實際的思路、機制,有力地推動了援建工作的開展。

  一場突襲巴蜀的大地震撼動了大半個中國,牽動了整個神州。地震剛剛發生時,黑龍江省公安廳裝財處行管科於廣和大家一樣,一有時間就守在電視旁,關注著災區的情況。他為抗震一線乾部群眾和廣大人民子弟兵奮不顧身的精神所感動,為深處困境積極自救互助的災區人民所震撼。

  捨小家,選大愛,千裡奔波赴劍閣

援建警隊的隊員們整裝待發
援建警隊隊員在執勤.
  7月23日,黑龍江省公安廳按照公安部的部署,組建對口支援隊赴四川省劍閣縣,組織上決定讓於廣赴川做支援隊後勤保障工作。晚10時,剛剛出差回到家的於廣接到處領導命令,讓他於24日提前飛赴四川,為支援隊進駐做准備工作,並要一直堅持到任務結束。


 

於廣在看妻子的照片
  於廣與妻子已經結婚三年,現在妻子已經懷孕六個月,行動漸漸困難,正是需要有人照顧的時候,而他卻要把偌大的家、諸多的事,留給妻子。當兒女情長與大愛無疆交鋒時,於廣沒有任何猶豫,像無數的公安民警一樣,放棄了小家,選擇了大愛。7月24日中午11時,在接到任務後的13個小時,他飛越千山萬水,行程2600多公裡,到達四川成都,然後驅車270公裡,在當晚9時40分到達劍閣縣,開始了緊張、繁忙的工作。

  為了給即將到來的戰友創造一個相對較好的工作、生活環境,於廣同志不顧旅途勞累,到達劍閣縣後立即與當地公安機關接頭,落實支援隊的食宿問題,在一個小時之內,查看了支援隊的第一駐地——位於縣城所在地的下寺鎮公安局招待所之後,又連夜奔赴13公裡外的劍門關鎮,查看另一處駐地情況。

  劍閣縣城所在地下寺鎮是一座僅有兩萬人口的小城,是正在興建中的小鎮,經濟欠發達,商品品種單一,當地市民買東西大多要坐車去40公裡外的廣元市。為了不耽誤時間,當夜,他們又驅車趕往廣元市為戰友購床。25日凌晨,短暫休息後,於廣在廣元市的家具市場買完床後,立即返回劍閣,購置電視、飲水機,熱水器等生活用品。奮戰了一整天,組裝好了兩駐地的床,解決隊員抵達駐地後的吃飯問題,使26日早6時40到達的戰友吃上熱飯,睡上床鋪。


 

  失親人,忍悲痛,忘我工作在巴蜀

  8月2日上午,於廣帶領保障組的隊友駕車去普安鎮。途中接到妻子的電話:『姥姥去世了,她在臨走前一再念叨你,你回來一趟見她老人家最後一面吧。』電話裡妻子放聲大哭,於廣這邊也是眼含熱淚。姥姥去世,於情於理,他都應該回哈為老人家操辦喪事。但是,支援隊工作由點到面剛剛鋪開,後勤保障工作千頭萬緒,這時候他不能離開劍閣。想到這,他對妻子說:『替我和姥姥說句話吧,對不起她老人家,不能回家為她送終。』接著,他給家鄉哈爾濱的朋友打電話,讓朋友幫忙辦理姥姥出殯的相關事情。同行的隊友把這一情況向支援隊領導作了匯報,隊領導安排他回哈奔喪,他沒有照辦。他憑著對黨的忠誠,對事業的執著,對支援隊戰友的關心,把失去親人的悲痛化作無窮的力量,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於廣每天都工作十多個小時,在陌生的四川輾轉,在餘震不斷危機四伏的山路上奔行幾百餘公裡。在他的心中,始終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只有把後勤工作做好,纔能讓支援隊的戰友有充足的體力、充沛的精力去投入到工作中。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也許遠在家鄉的親人朋友不能理解他的心情,會怪罪他對親人的絕情,但是,巴山蜀水作證,災區人民作證,白山黑水養育的男兒最有情,他在家庭利益與人民需要間選擇了後者,把滿腔報國志,拳拳兒女情,都投入到了災後重建的工作中。

援建警隊隊員的內務整潔
  細謀劃,精打算,勤勤懇懇為大家劍閣縣面積3200平方公裡,57個鄉鎮。截至8月12日,支援隊進駐了縣交警大隊、普安(老縣城)交警中隊和受災比較嚴重、治安管理任務比較繁重的7個派出所。7個派出所任務區涉及31個鄉鎮,面積2000多平方公裡。支援隊共有8個居住點,除隊部外,大都是租房住。各居住點間,近的相距三四十公裡,遠的相距一百多公裡。為了讓所有的戰友都能吃上熱飯,衝上澡,睡上安穩覺,他和隊領導對每個居住點都要在進駐前逐一進行實地踏查,同房東落實隊員吃飯、洗澡等問題。戰友們進駐後,只要有時間,他就代表隊部不定期地為各任務區戰友送些給養和生活用品。

  川西高原,山高林密,溝壑縱橫,自古就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說法,震後的川路更是險象環生。有的居住點間是三級以下公裡相連,25公裡的路程開車得走90分鍾。於廣同志經常要在劍閣縣內的劍門關、普安、下寺、武連、白龍、元山和鶴齡等鄉鎮間奔走,在山區公路上每天往返三四百公裡是家常便飯。

  7月31日,隊部駐地成立食堂,為就近任務區的61名戰友提供就餐。為了戰友能吃得慣、吃得飽,他和保障組的隊員每天都早出晚歸,在各個市場間精挑細選。為了能買到價低質高的菜,還得同商販一毛兩毛地討價還價。如果是在自己單位所在地,或者是在平時的天府之國,做這些工作,根本不是難事。但是,在震後物資相對緊張的四川,在情況不熟悉的劍閣,有力地保障150人的工作生活需要,這其中的困難非親歷者無法想象。

  轉眼,支援隊在災區已經工作二十多天了。為隊員辦理當地手機卡,采購生活必須品;做支援隊警務用車的車標、標語、車牌;為指揮部安電話、接寬帶;啟動食堂,厲行節約;調整飲食,改善戰友生活;制訂制度,工作井然有序,……事無巨細,樣樣做好。隊員們都說,於廣是領導的好助手,支援隊的好管家。

  記者手記

援建警隊隊員疏導交通擁堵
  采訪抗震救災支援警隊的那天,天上一直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在驅車趕往隊員們的駐地的途中,巡警正在認真的巡邏。看到雨中的他們,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誰是最可愛的人。

  劍閣縣很多村民與支援警隊都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和平年代,軍愛民、民擁軍的情景在這裡展現的淋漓盡致。

  在警隊中,像於廣這樣感人的事跡還很多,在他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一段讓我們敬佩的事跡。警員們捨小家,顧大家,捨棄兒女情長全心全意搞援建,為我省全面援建工作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同時也樹立起了黑龍江警隊的良好形象。

  劍閣人民感謝你們,黑龍江人民感謝你們!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