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3日訊 日前,記者在哈爾濱市兒童醫院心理諮詢科了解到,今年以來該院已經篩查出近20例強迫癥患兒,患者的年齡都在9至14歲之間。是什麼原因讓本應無懮無慮的孩子,出現這種心理問題呢?專家指出,兒童強迫癥和家庭嚴格的教育環境有關。
今年9歲的靈靈近日在父母的帶領下來到醫院就診。靈靈的爸爸對醫生說,孩子每天的家庭作業做得特別慢,別的孩子用半個小時就能做完的作業,靈靈需要用三到四個小時纔能寫完。原因是,靈靈要求自己寫的字要像印刷體一樣標准,上距邊線多少、下距邊線多少,都有非常死板的規定,如果一不小心某個字寫大了,整個一頁紙就要擦掉重新寫過。靈靈的爸爸說,靈靈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有一次看到靈靈作業本上的字寫的十分難看,就狠狠地批評了她,並對她說,『字要寫的跟書本上一樣。不能寫的歪歪扭扭。』沒想到,從此以後寫的字只要不像書本上的印刷體,靈靈就將整頁紙撕掉重新寫。
與靈靈情況相近還有10歲的巍巍。兩年前,巍巍的一個同學得了肝炎,巍巍的媽媽非常緊張,叮囑她不要在街上亂吃東西,飯前便後要洗手,並告誡她說:『得了肝炎,眼白發黃,對身體的危害很大。』從此,巍巍飯前便後洗手特別注意,尤其是吃飯以前,每次非要用肥皂把手洗得乾乾淨淨纔肯進食。漸漸的,巍巍洗手的次數越來越多,每天要洗十幾次,而且一定要邊洗邊看表,每次非洗到10分鍾不可。父母勸她少洗幾次,她就會發脾氣,甚至不吃飯,還常常因此而影響學習和休息。醫生經過診查認為,靈靈和巍巍都患上了輕度強迫癥。
據了解,強迫癥是一種明知不必要,但又無法擺脫、反復呈現的觀念、情緒或行為。其癥狀表現也多種多樣:如強迫計數,反復數天花板上吊燈的數目,反復數圖書上人物的多少,強迫計數自己走了多少步路等;有的表現為強迫洗手,強迫自己反復檢查門窗是否關好了,反復檢查作業是否做對了。睡覺時,反復檢查衣服鞋襪是否放得整整齊齊等;有的患兒表現為儀式性動作,如要求自己上樓梯必須一步跨兩級,走路必須一下走兩步路。
醫生認為,孩子患上強迫癥與一些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兒童的教育不當有關。這些家長對孩子管教過分苛刻,要求子女嚴格遵守規范,決不准許其自行其是,造成孩子生怕做錯事而遭到父母懲罰的心理,從而做任何事都思慮過多,優柔寡斷,過分拘謹和小心翼翼,逐漸形成經常性緊張、焦慮的情緒反應。在與人交往中過分嚴肅、古板、固執,在生活上過分強求有規律的作息制度和衛生習慣,一切都要求井井有條,甚至書櫥內的書、抽屜內物品、衣櫃裡的衣服都要求排列整齊有序、乾乾淨淨。他們為此經常需花費時間整理,而影響其他工作的完成和個人的休息,顯得效率很低。
專家建議,對於患強迫癥的兒童,除了盡快到醫院請醫生進行診治之外,還可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進行自我矯正。主要依靠減輕和放松精神壓力,最有效的方式是任何事順其自然,不要對孩子做過的事進行評價,要讓他們學會自己調整心態,增強自信,減少不確定的感覺。孩子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自我意志的努力,會逐步建立自信,強迫的癥狀也會逐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