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棚戶區拆遷改造 大雜院必備用品成收藏"文物"
2008-12-05 14:30:00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姜麗娜 鄧雪 劉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5日訊 哈爾濱市道外區仁裡小區棚戶區改造拆遷,居民搬家時,大雜院曾經的必備用品成了人們爭相收藏的『文物』。4日,仁裡街道辦事處薈芳裡社區收藏了首件『社區文物』———一面禁火旗。

  據介紹,薈芳裡社區收藏的這面禁火旗經風吹日曬已陳舊,但黃色綢緞上紅色的『禁火』兩字清晰可見,它見證了仁裡辦事處20多年的防火經歷。據老委主任楊永寧介紹,禁火旗流行於上世紀80年代末期,當時南新街以北至靖宇街,南十四道街至南十六道街一帶,都是有近百年歷史的小樓、平房、茅草房,小院一個挨一個,有的小道兒窄得只能通過一個人,家家房頂上堆著木頭、棚子裡儲著燃煤,居民大院裡隨處可見引火用的刨花、膠皮。由於當地老房子年頭多,不少煙囪裡都積了厚厚煙油子。有一次一戶居民家煙囪冒火,鄰居們的水桶、臉盆都派上了用場,還有人拿出成袋大粒鹽往煙囪裡撒,終於化險為夷。靠這些土辦法,當地居民齊心合力避免了一次次火災蔓延。棚戶區人員稠密,防火是最重要的事。為警示居民,每到大風天,居民組長就掛出禁火旗,委主任還要挨家挨戶囑咐禁火……逐漸『見旗禁火』成為一種制度,春秋兩季盡管室內潮濕陰冷,但家家都做到了大風天禁火,遠遠望去,禁火旗隨風搖擺,大小30多個院落、幾百個煙囪沒有冒煙的。

  今年搬遷時,南十五道街165號的居民組長吳大媽終於收起了禁火旗,她說,告別了棚戶區,再也不用掛禁火旗了,懸了幾十年的心真正放下了,但禁火旗背後的故事,她永遠也忘不了,那禁火旗上不僅記載著棚戶區防火的歷史,也記載著當地居民濃濃的鄰裡情。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