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省文化廳以思想大解放推動文化大發展
2008-12-24 14:10:36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4日訊 省文化廳圍繞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相繼召開了基層乾部、文博專家、藝術家和離退休乾部四個層面的征求意見座談會,組織廣大黨員乾部開展了解放思想大討論,召開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開誠布公,深刻剖析,找准制約文化發展的癥結,著力破除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思想觀念,實施『五破五立』,形成了文化科學發展的共識。

  一是破除墨守成規的思想,樹立改革創新意識。文化部門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較深,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吃大鍋飯』、『等、靠、要』等思想依然左右著一部分乾部職工的思想和行為。要堅決破除計劃經濟體制遺留的陳舊思想的束縛,著力實現文化體制機制的創新。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總結近年來我省文化體制改革的基本經驗,重點抓好省圖書館、省雜技團、省電影公司這三個被列為全省宣傳文化系統試點單位的改革;做好經營類文化單位的改革,特別要重點做好廳直屬省電影公司、文化電子音像出版社改革的收尾工作。積極探索藝術表演團體的改革,進行結構調整和資源整合,重點對同一區域、同一種類的院團進行合理撤並。積極開展文化事業單位內部轉換機制工作,通過機制轉換,充分調動廣大文藝工作者的積極性、創造性。

  二是破除『國辦國養』的思想,樹立社會聯辦意識。通過國家力量興辦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客觀要求。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也必須打破現行的所有制結構形式和發展文化的模式,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吸引社會資金,運用資本市場的手段來發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認真總結和借鑒省京劇院、省歌舞劇院利用社會資金進行劇院改造的經驗,引導更多的資金投入文化建設;認真總結和借鑒省雜技團引導社會資金建立股份制冰上雜技舞蹈團的經驗,探索股份制辦團、合作辦團的路子;認真總結和借鑒省內外近年新湧現的民辦劇團、民辦博物館的經驗,探索民辦文化團體的途徑。繼續推行『文企聯姻』的做法,增強企業文化內涵,涵養文化發展。

  三是破除『小打小鬧』的思想,樹立品牌戰略意識。近年來,由於文化發展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薄弱、文藝人纔匱乏等多方面原因,我省藝術精品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缺乏知名品牌和名家大師,在開拓市場上競爭力不強。推動文化大發展,必須破除安於現狀、小打小鬧的思想,樹立精品意識,在加強文藝精品的創作生產中,重點打造地方品牌和民族品牌。在藝術創作領域重點打造獨具地方特色的『龍江牌』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中華牌』;在文博領域重點打造『渤海國』、『金上京』等品牌;在文化活動領域重點打造『哈爾濱之夏』、『黑龍江文化藝術之冬』、『城市之光』、『金色田野』等品牌;在藝術研究領域重點打造『赫哲族漁獵文化』等為代表的黑龍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在文化產業領域重點打造冰雪文化品牌。

  四是破除『重事業、輕產業』的思想,樹立產業發展意識。受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傳統思維定勢的影響,文化部門還有一部分同志不善於區別不同類型的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把文化只看作公益事業,忽視文化具有產業的屬性,把文化產品只看作精神產品,忽視文化產品的商品屬性,導致文化產業發展較慢、規模較小等問題。今後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強扶持和引導,通過政策支持、培育主體、整合資源等辦法,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的發展,逐步建立起藝術、音像制品、圖書報刊、歌舞娛樂場所、文化展覽與業餘文化藝術培訓、字畫經營、電影放映等多門類的文化產業,特別是要大力培育具有我省特色的文化產業項目,促進文化產業從弱勢產業向強勢產業轉變,提高競爭力,大力開發海內外文化市場,不斷擴大我省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在海內外文化市場的份額。

  五是破除就文化抓文化的思想,樹立公共服務意識。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文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加快文化發展,就必須克服單純抓文化產品,片面追求獲獎的思想,跳出文化抓文化,樹立服務大局、服務基層、服務人民的觀念。充分發揮公益性文化單位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骨乾作用,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創作生產主題健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群眾喜愛的文化產品,滿足群眾多方面、多層次、多樣化文化需求。要積極配合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組織好哈洽會等一系列重要文藝演出和文化服務活動;大力加強基層文化建設,包括如鄉鎮綜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電影放映工程等與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息息相關的工程建設;精心組織『金色田野』、『城市之光』以及各地廣泛開展的大型群眾文化活動,堅持常年送文化下鄉活動,滿足基層廣大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品味的文化需求。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