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6日訊 咪表收費停車在哈爾濱市已經實行多年並正逐步擴展,然而這種停車方式不但沒能讓廣大市民認可,反而一直『風波』不斷。從鎖車糾紛到『吃費』問題再到換卡風波,市民對咪表的疑問似乎就不曾間斷,對此記者也展開了調查,發現咪表停車也著實讓人迷糊。
車主:咪表收費標准難接受
近日,外地的張先生向記者反映:『我是安徽人,通過招商引資到齊齊哈爾辦廠,幾乎沒怎麼來過哈爾濱。前天我們來哈到民益街辦事,好不容易找到個車位還是咪表停車位,一問停半小時4元錢,超時翻倍加,最便宜的卡也要100元,沒辦法我們只好買了張100元的卡,但我幾年來不了哈爾濱一次,這卡下次都不知道什麼時候纔能用上,這種停車支出是不是太高了點?』帶著張先生的問題,記者走訪了市區部分咪表停車位,發現最便宜的卡也要100元。
為了解咪表停車狀況,記者隨機采訪了10名車主,發現10人中只有2人購買了咪表卡,而問及不買卡的原因,答案幾乎都是『收費太貴』。而與外地來哈車主關注咪表卡金額不同,本地車主更多地對咪表收費的成本構成、收費計時標准和咪表停車形式提出了質疑:『有的停車場3元錢1小時,有的3元錢隨便停。而這也就比人工收費多了個咪表,一樣還是靠人看著,就貴出好幾倍。誰能接受啊。』『30分鍾一計費,超過1分鍾也算30分鍾,我過來辦事也就5分10分的,也要交那麼多錢,感覺冤枉,要是按分鍾計費還行。』
公司:按物價部門標准執行
帶著種種疑問,記者找到了哈爾濱市優先泊車管理有限公司,對於收費標准問題,該公司工作人員表示,『無論是收費金額還是計時標准,我們都是按照物價部門制定的標准執行的,主要分4個等級,收費每小時3元至8元不等,這個等級主要看車位所在街路,至於成本我也不清楚應該怎麼算。』據該公司工作人員介紹,咪表停車模式進入哈爾濱市時,原計劃在哈爾濱市設置1.6萬個咪表停車位,但到目前,僅設置了千餘個。對於咪表卡面額和是否有時限的問題,記者被告知,『咪表卡不存在過期作廢問題,前一段時間系統昇級舊卡換新卡確實出了一些問題,但這主要是個別收費員的問題,我們絕對是無條件免費給用戶換等值的新卡。至於面額,我們也推出了50元的卡,只是現在還比較少。』而對於咪表停車仍需大量人工的問題,該公司表示:『我們也沒辦法,沒人看就有無卡車輛停放,鎖車還容易發生衝突。』
物價:收費標准非我們一家制定
在停車場管理部門之一的交警部門,記者被告知『咪表的作用就是保證停車有序並提高公共停車位的效率,避免車主長時佔用公共空間,所以收費一般要比其他人工停車場貴一些,但到底該貴多少,1小時8元到底從何而來我們也不清楚』。在市物價局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處,記者看到《哈爾濱市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暫行辦法》上注明:咪表收費標准為:一級每30分鍾4元,二級每30分鍾3元,三級每30分鍾2元,四級每60分鍾3元。而對於這個收費標准的成本構成,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這個標准是咪表公司通過社科院做的調研報告,後經政府多部門商討批准的,我們也不可能隨便給定價』。
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咪表的計時方式也可以精確到秒,國內部分城市也開始對30分鍾這一時限進行了修改,廣州10月份便將時限修定為15分鍾,北京也提出了按分鍾計費的建議。而停車場,包括咪表停車場,其收費成本主要包含:公共空間佔用費用、硬件設施成本和管理員薪資、稅金等。有關部門應向社會公布停車場收費成本,『知道錢哪兒去了,市民纔能認同』,纔能推進咪表停車科學模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