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報告》剪切:積極推進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2009-01-13 10:51: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曹曦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省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13日開幕
吉炳軒主持大會
栗戰書作政府工作報告

東北網113訊(記者 曹曦)今天上午9時,黑龍江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哈爾濱國際會展體育中心隆重開幕,省長栗戰書代表省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出席大會的代表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栗戰書在報告中說,保增長,最根本的是保民生。推動科學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只有把發展成果體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科學發展纔能成為龍江人民的自覺行動。我們要把解決民生問題作為體現執政為民理念、應對危機保增長最重要、最基本的目標,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認真抓好社會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工程,進一步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管金融危機的影響如何嚴重,即便是經濟發展出現困難,即便是財政收入增長減緩,但對民生的投入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困難群眾的生活水平只能提高不能降低,民生工程的覆蓋面只能擴大不能縮小!   

 栗戰書在報告中說,今年,我們要繼續實施『十項民生工程』:  

一是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努力解決教育公平問題。促進教育公平最迫切。要加快推進高教強省建設,投入2億元專項資金推進『五個一批』建設和『五個服務計劃』的實施。投入12億元,改造30個、76萬平方米農村初中校捨。加快推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擴大優質普通高中教育資源。投入14億元,強化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培養培訓中、高級技能型人纔15萬人,培訓農村勞動力100萬人次以上,培訓企業在崗職工60萬人次、下崗職工20萬人次。投入47億元,提高高校生均撥款標准。投入97億元,資助貧困大、中、小學生76萬人。投入3億元,繼續為255萬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和全部特殊教育學校學生提供免費教科書。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積極推進教師工資制度改革,確保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工資標准,其中特殊教育教師津貼提高到月工資額的25%以上。保障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促進教育公平。  

二是加強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努力解決覆蓋率問題。醫療衛生與群眾健康最直接。要從全面提高人民健康素質的要求出發,建立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體系,為群眾提供安全、便利的醫療衛生服務。著力解決各類人員參加醫保問題,進一步推進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點工作,實現試點城市的全覆蓋,年底前將地方政策性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全部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范圍。繼續實施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建設,投入25億元,完成76個村衛生室、185個農村鄉鎮衛生院和24個縣級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任務,為599個鄉鎮衛生院添置醫療設備。新建一批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力扶持發展中醫藥事業,繼續抓好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投入98億元,實施13個地市級重點中醫院建設。進一步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強化管理和服務,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質量。

 三是推動文化繁榮,努力解決精神需求問題。文化生活人民群眾最需要。深入實施文藝精品工程,加大對藝術精品創作生產的扶持力度,著力打造龍江文化藝術品牌。大力推進文化惠民工程,繼續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步伐,力爭建成綜合文化站332個,覆蓋率達到56%。加快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建成36個縣()級支中心,新建6680個村級服務點,覆蓋率達到100%。大力推進廣播電視覆蓋工程,城鄉有線電視入戶率分別達到56%和54%以上,數字電視用戶達到60萬戶,比上年翻一番。繼續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大鄉鎮文化站、圖書館、檔案館建設力度,建成文化站267個,使鄉鎮綜合文化站覆蓋面提高到48%。大力推進農家書屋建設工程,建成農家書屋1000個。繼續發展群眾體育事業,加強城鄉體育健身場地和設施建設,創立品牌性全民健身活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體育公共服務。全力辦好大冬會,向世界展示黑龍江的魅力和風采。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努力在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上取得好成績。 


 

   四是擴大就業再就業,努力解決民生之本問題。擴大就業最根本。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全面推動創業帶動就業。積極開展針對『4050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等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活動,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幫助就業困難群體盡快實現就業再就業,今年新增就業60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0萬人,其中安排困難人員就業10萬人。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推進校企合作、訂單式培訓等多種培訓模式,增強職業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和自主創業。積極做好復轉軍人安置工作。積極穩定現有就業崗位,鼓勵和支持在金融危機中遇到困難的企業采取在崗培訓、輪班工作、協商減薪等辦法,盡量不裁員或少裁員。加強對農民工流動就業的引導和服務,積極做好農民就業工作。

 五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努力解決後顧之懮問題。完善社會保障最關鍵。要穩步提高社會保險待遇水平,適時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失業保險金和工傷職工傷殘津貼標准。采取工傷保險基金和政府投入資金分擔等辦法,探索解決部分老工傷人員待遇問題。完善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建立健全城鄉居民低保與物價變動相適應的動態調整機制,適時提高城鄉低保標准,逐步提高城鄉困難群眾保障水平。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養老保險事業的投入,啟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選擇45個縣()作為試點單位,參保率達到農業總人口的10%以上。 

 六是加快『三棚一草"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努力解決群眾安居問題。住房問題最難解。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設各項政策,積極探索開發建設與投資收購相結合的新途徑,不斷加大投入,妥善解決城鄉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要繼續推進煤礦棚戶區、非煤城市棚戶區和林區棚戶區改造,今年要力爭完成2000萬平方米、164萬戶。其中煤礦棚戶區402萬平方米、65萬戶,非煤城市棚戶區1200萬平方米、125萬戶,林區棚戶區390萬平方米、74萬戶。加快推進農村泥草房改造工程,改造農村泥草房22萬戶、1870萬平方米。繼續實施安居工程,將廉租住房保障對象擴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投入56億元,新增廉租住房保障l0萬戶。新增經濟適用住房150萬平方米、25萬戶。  

 七是加快推進城鎮『三供兩治一綠』的實施,努力解決群眾生活條件和環境問題。城鎮環境問題最敏感。要切實抓好創建『三優』文明城市工程,為市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進一步加強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及供水工程建設,新增日供水能力20萬噸。冬季取暖是我省的一個特殊問題,要加大力度抓緊解決。進一步推進集中供熱項目建設,新增集中供熱能力5000萬平方米。建設哈熱六期擴建、大慶華能熱電聯供、伊春華能熱電廠集中供熱等24個熱電聯產項目。進一步完善哈爾濱、齊齊哈爾、雞西等市熱網工程,改造和建設供熱管網7300公裡。大力發展中小城市集中供熱,建設密山市、富裕縣、孫吳縣和訥河市等縣級以上城市大型集中供熱工程87個。進一步推進城市燃氣工程建設,新增城市燃氣用戶40萬戶以上。進一步做好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新增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3500噸。進一步推進城市污水治理工程建設,新增污水處理能力96萬噸,使我省污水處理率提高到40%。積極推進城鎮綠化建設,新增城鎮綠化面積807萬畝。   

 八是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努力解決脫貧致富問題。脫貧解困最重要。要按照新的扶貧標准,持之以恆地推進扶貧工作。擴大扶貧范圍,著力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發展能力。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繼續抓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勞動力轉移培訓、產業化扶貧、互助資金試點、連片開發五項重點工作,加強貧困村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完成第四批750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的整村脫貧工作,實現20萬人脫貧的目標。   

 九是推進農村新型能源建設,努力解決農村能源短缺問題。改善農村能源結構最急需。要把發展農村清潔能源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緊緊抓住國家大幅度增加農村能源建設投入的契機,組織開展農村能源項目推進年活動。堅持『因地制宜、多元發展、打造精品、規模推進、建管並重"的原則,以實施沼氣、秸稈固化和氣化集中供氣等項目為重點,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加速新技術開發應用,推進農村大中型能源工程建設。全省農村能源建設總投資1142億元,新建戶用沼氣池17萬個、大中型沼氣工程60處、聯戶和養殖小區沼氣工程120處,秸稈固化、氣化集中供氣示范項目30個,推廣生物質固化成型燃料采暖3萬戶,建設省級清潔能源示范村60個,新增清潔能源用戶20萬個,新形成年開發和節約55萬噸標煤能力。  

 十是抓好『平安龍江』建設,努力解決社會穩定問題。生活平安最幸福。要把老百姓的安危時刻掛在心上,繼續加強社區建設和社會管理,積極預防和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確保一方平安。繼續大力加強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鞏固軍政軍民團結。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政府安全監管責任。以煤礦安全生產為重點,強力推進小煤礦關閉和瓦斯治理,深入開展道路交通、城鄉防火、建築施工和食品藥品生產流通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努力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進一步加強信訪工作,下大力氣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確保人民群眾有一個安全和諧的生產生活環境。 

 栗戰書在報告中說,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匯集民力。省政府及各級政府領導要牢記宗旨抓民生,深懷感情抓民生,凝聚智慧抓民生,集中精力抓民生,堅決完成『十項民生工程』,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龍江大地,讓黨和政府的甘霖沐浴全省人民!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