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省政協委員方嬋玉 |
東北網1月14日訊 (記者 顧碩) 旅游業是一項產值高、稅收高、投資效益好、容納就業多的『朝陽產業』。做大做強旅游業,對於推動龍江經濟結構高速和產業體系的轉型,促進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和擴大就業機會,推進龍江經濟社會就跨越式發展,建設龍江經濟強省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黑龍江省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上,方嬋玉委員提出了《把龍江打造成為全國旅客的旅游目的地》的提案。
原因分析
近年來,龍江充分發揮旅游資源優勢,不斷加大資金投入、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力度,旅游經濟出現了生機。然而,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對旅游產業化開發與運作思考不夠,缺乏深層次和長遠意識,產業布局和發展基本停留在以原始自然條件為基礎的觀光模式上,景點支離零散,旅游資源沒有得到充分整合利用。
旅游對經濟拉動作用還不十分明顯,旅游經濟總量較小,旅游產業整體競爭力不強。
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特別是景區之間未形成交通網絡的問題顯得尤為突出,旅游道路標准低,不能適應更大規模旅游發展需要。
品牌缺乏整體包裝,宣傳推介乏力,乾部群眾對旅游缺乏足夠的認識。
委員建言
一、發展旅游產業,必須明確戰略定位。龍江三江草原是世界著名的黑土地之一。得天獨厚的寒溫帶氣候降雨量集中在7—9月份,素有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北大倉,要研究和爭取國家政策,搶抓發展機遇,審時度勢,緊緊依托龍江現有資源,對旅游經濟作出准確的戰略定位,突出特點,把發展生態旅游作為龍江旅游資源開發主題,將旅游業發展納入經濟發展的規劃和重要的工作議程,走政府主導、社會聯動、部門負責、企業運作的旅游發展道路。
二、發展旅游產業,必須打造精品名牌。突出休閑度假中心,要緊緊圍繞擴大規模、提昇吃、住、購、行、玩,檔次,改善服務環境做文章。要緊扣『龍江三江草原』這張大牌,重點打好生態、森林、溫泉、冰雪、俄羅斯一游等等,體現和昭顯龍江旅游特色和魅力。真正把『龍江』打造成一個對外開放度高、吸引力和輻射力強,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龍江』生態旅游區,發揮旅游的推動作用,使之成為龍江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支橕。
三、發展旅游產業,必須打造完備的旅游產業鏈。要跳出農業抓農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園藝農業和旅游觀光農業,有效的資源通過旅游產品組合就會大幅度地提高附加值。開發特色飲食業、開發旅游紀念品、開發民俗文化、豐富旅游娛樂產品,在各大旅游景區設置高品位、高檔次的休閑、度假型娛樂文化場所,像海南那樣打造實景文化娛樂節目,不斷提昇龍江旅游娛樂的水平。
四、發展旅游產業,必須創新機制。旅游業要按照市場規模運行,要出讓景區旅游經營權,實行公司化管理,把景區作為企業來對待,徹底實施政企分開,改革旅游經營管理模式,全面創新經營機制,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每年撥出一定專款對急需投入的旅游設施進行先行建設。按照多元化投資、企業化運作思路,鼓勵國有、集體、個體民營、外資等各種經濟成分參與旅游開發和經營,努力實現由單一的政府投資向多元化市場融資轉變,形成市場化的投資機制。從而有效地促進龍江旅游業向新機制、高品位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