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政協委員話民生之三:教育·環境·文化(組圖)
2009-01-15 13:53:04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杜筱 印蕾 顧碩 曲慧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科技教育組委員討論有關教育方面問題

  東北網1月15日訊 題:政協委員話民生(之三)教育·環境·文化

  記者 杜筱 印蕾 顧碩 曲慧

  常懷愛民之心,常思為民之道,常獻富民之策,想民所想,知民疾苦,反映人民的呼聲、願望和要求,在省十屆二次會議的會場內外,民生問題始終牽動著委員的心。

  【關鍵詞】教育

  【報告點擊】促進教育公平最迫切。要加快推進高教強省建設,投入2億元專項資金推進『五個一批』建設和『五個服務計劃』的實施。投入1.2億元,改造30個、7.6萬平方米農村初中校捨。加快推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擴大優質普通高中教育資源。投入1.4億元,強化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培養培訓中、高級技能型人纔15萬人,培訓農村勞動力100萬人次以上,培訓企業在崗職工60萬人次、下崗職工20萬人次。投入4.7億元,提高高校生均撥款標准。投入9.7億元,資助貧困大、中、小學生76萬人。投入3億元,繼續為255萬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和全部特殊教育學校學生提供免費教科書。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積極推進教師工資制度改革,確保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工資標准,其中特殊教育教師津貼提高到月工資額的25%以上。保障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促進教育公平。

  【網友聲音】東北網論壇網友somebody:中小學生『擇校熱』問題,是我國在1993年取消小學昇初中考試以後,小學和初中生一律按學區就近入學以後產生的。每年剛到5月,全國各地稍有名氣的一些中小學校門前,便人頭攢動,家長們各顯神通,為自己的孩子選擇一個理想的好學校。

  【委員建言】中共十七大報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這就表明實現教育公平是保證社會公平,促進和諧社會形成的基礎和底線。在當前社會貧富分化加劇的背景之下,貧困弱勢群眾的子女能否在享受公平教育方面得到充分保證,是改變他們未來命運的關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但是歷史的原因造成當前義務教育存在嚴重的發展不均衡,我省的教育發展不均衡尤為突出,優秀的小學畢業生流向外區,家長們為上『名校』都絞盡腦汁,矛盾相當的尖銳,嚴重影響和諧社會的建設。

  科技、教育組委員們建議,樹立『大教育』觀念,果斷取消所謂的『重點學校』和『一般學校』,認真辦好義務教育階段的每一所學校,讓市民滿意,特別是領導的指導思想必須轉變,樹立把每一所學校都辦成一級達標校的全面『政績觀』。經濟投入要對薄弱學校傾斜,爭取在一定時期內,讓我省的每一所中小學的硬件都達到目前『重點』校水平。

  另外,軟件方面的均衡發展關鍵在於師資的流動,因此建議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師資實行定期輪流調換的制度,強弱學校之間的師資力量大體上平衡,同時也可以使『名校』的學風、管理、教學的優勢得以推廣。要實現師資的正常流動,關鍵在於師資的工資待遇必須統籌,讓當前『差』校師資享受與『重點』校老師的相同工資和福利,甚至對艱苦學校的師資待遇給予特殊照顧,以鼓勵師資向更需要的地方流動。

  【關鍵詞】環境

  【報告點擊】城鎮環境問題最敏感。要切實抓好創建『三優』文明城市工程,為市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進一步加強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及供水工程建設,新增日供水能力20萬噸。冬季取暖是我省的一個特殊問題,要加大力度抓緊解決。進一步推進集中供熱項目建設,新增集中供熱能力5000萬平方米。建設哈熱六期擴建、大慶華能熱電聯供、伊春華能熱電廠集中供熱等24個熱電聯產項目。進一步完善哈爾濱、齊齊哈爾、雞西等市熱網工程,改造和建設供熱管網7300公裡。大力發展中小城市集中供熱,建設密山市、富裕縣、孫吳縣和訥河市等縣級以上城市大型集中供熱工程87個。進一步推進城市燃氣工程建設,新增城市燃氣用戶40萬戶以上。進一步做好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新增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3500噸。進一步推進城市污水治理工程建設,新增污水處理能力96萬噸,使我省污水處理率提高到40%。積極推進城鎮綠化建設,新增城鎮綠化面積8.07萬畝。

  【網友聲音】東北網論壇網友小毛孩: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自我做起,讓我們的居住的環境更美好。


 

  【委員建言】隨著國家節能減排工作的強力推進,我市面臨的污染控制形勢更加嚴峻、環境治理任務更為艱巨。當前,在環境保護工作中『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比較實出。由於環保設施建成後的運行管理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加之在現有的法律法規中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偏輕,致使在環保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中出現了『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問題,超標排放、擅自停運、違規運行、偷排漏排、應付檢查的情況比較嚴重。

省政協委員方嬋玉

  委員方嬋玉建議,組織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運行管理辦法,以彌補過去制度的缺陷,保障設施正常運行,建立長效達標排放機制。對設施設計施工和建設、驗收、應急措施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運行單位應組織考核,符合投入運行條件的設施方可投入運行;已建成的設施,不符合投入運行條件的,應限期進行技術改造。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服務專業化、社會化、市場化是環境保護設施運行管理現代化的發展方向,為鼓勵發展環保運行服務業,《條例》確立我國實行環境保護設施運行資質許可制度。所有從事環境保護設施運行的單位(包括自行運行)必須取得運行資質許可證書。

  此外,加強對垃圾分類處理的宣傳。讓居民理解垃圾分類處理的重要性,知道垃圾分類處理與每一位居民的健康生活相關。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引導和培養居民良好的生活習慣,大力提倡居民在家中進行垃圾分類的自覺性。逐步建立垃圾分類回收制度。按照有關標准,居民生活垃圾可以分為3大類:一是有害垃圾:如廢電池、廢舊熒光燈管、水銀溫度計、廢油漆、過期藥品等;有機垃圾:即生活垃圾、濕垃圾,(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幫、菜葉、剩菜剩飯等;無機垃圾:即乾垃圾,如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玻璃、廢織物等,按標准分類處理。將垃圾分類處理和廢品回收行業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在工業園區、居民社區、大型商場等地,設置一些垃圾分類回收網點。每種垃圾明碼標價,掛牌經營。『垃圾可以換錢』提高居民的積極性。

  【關鍵詞】文化

  【報告點擊】文化生活人民群眾最需要。深入實施文藝精品工程,加大對藝術精品創作生產的扶持力度,著力打造龍江文化藝術品牌。大力推進文化惠民工程,繼續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步伐,力爭建成綜合文化站332個,覆蓋率達到56%。加快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建成36個縣(區)級支中心,新建6680個村級服務點,覆蓋率達到100%。大力推進廣播電視覆蓋工程,城鄉有線電視入戶率分別達到56%和54%以上,數字電視用戶達到60萬戶,比上年翻一番。繼續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大鄉鎮文化站、圖書館、檔案館建設力度,建成文化站267個,使鄉鎮綜合文化站覆蓋面提高到48%。大力推進農家書屋建設工程,建成農家書屋1000個。繼續發展群眾體育事業,加強城鄉體育健身場地和設施建設,創立品牌性全民健身活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體育公共服務。全力辦好大冬會,向世界展示黑龍江的魅力和風采。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努力在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上取得好成績。

  【網友聲音】東北網論壇網友剛進城的農民:農村的生活跟城裡不一樣,平時會有很多閑下來的時間,但是閑下來除了打打麻將,嘮嘮閑磕再也沒有別的內容了,啥時候農村也能熱鬧起來,多一點農民自己的文藝節目啊.

  【委員建言】與較為繁榮的城市文化相比,農村文化建設仍顯滯後;與農民渴望文化、積極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相比,農村文化形式單一、內容貧乏、農民文化飢渴問題還比較突出。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勢在必行。

  目前,很多鄉土文化基本上處於未開發狀態,農村文化產業和農民自辦文化大多處在小規模發展的階段,尚未形成強勁的發展勢頭。不少早年建成的文化設施沒有得到有效保護,缺少維持發展的投入,直接影響到農村文化活動的組織、指導和管理。

省政協委員王歌雅

  因此,王歌雅委員建議要切實加強對農村文化工作領導,增進農村經濟建設與文化發展的有力互動。要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財政支出預算,確保農村文化建設各項目標任務的實現。建立專兼結合的農村文化隊伍,激發農民參與農村文化建設的積極性。采取文化單位和大專院校對口幫扶鄉鎮文化站的辦法,全面提昇農村文化骨乾的業務能力。培養和發展一批民間文化隊伍,積極鼓勵民辦社會文化團體、文化經營戶和文化中心戶的發展,支持他們深入民間、深入農民、服務農民,傳播有益文化,使廣大農民既是文化服務的對象,又是文化建設的參與者。積極整合資源,加快推進農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設。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可與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網絡以及有線電視、數字電視項目共建,鄉鎮文化活動站與成人教育中心設施共建,鄉鎮文化站圖書室與當地中小學圖書室共建,實現共同發展,以解決農村文化設施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問題。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