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龍江菜至今沒有形成菜系 政協委員為龍江菜著急
2009-01-15 16:05:18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夏德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5日訊 去年10月8日,本報刊發了《龍江菜瞄准大冬會》的報道,之後相繼舉辦了『我向大冬會推薦20道特色龍江菜』短信投票等活動,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在兩會上,省政協委員、人傑餐飲文化管理集團董事長王家輝提交了《精心打造龍江菜,讓龍菜在全國菜系中佔有一席之地》的提案。

  發展現狀: 龍江菜還沒有形成菜系

  我省是最早編寫地方菜譜《黑龍江菜譜》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國第一個設立烹飪系院校、第一個評選出烹飪技師、第一個命名烹飪教授、第一個出版現代中式快餐圖書的省份。龍江餐飲文化歷史悠久,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多年來未經科學概括和提煉形成地方菜系。

  2002年,我省提出要『全心打造龍江菜,形成我省自己的特色飲食文化』,然而口號喊了多年,收效卻不大。相比之下,與我省相鄰的吉林省推出的『吉菜』,已經在全國形成菜系,而龍江菜卻至今沒有形成菜系。

  省餐飲協會秘書長任家常說,龍江菜之所以沒有得到大力推廣和開發,存在四大問題:一是龍江菜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問題尚未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二是龍江菜的研發組織還未形成合力,主管部門和協會力量不足;三是沒有龍江菜研發的經費;四是龍江菜特有的歷史文化底蘊尚未挖掘出來。

  委員聲音: 做工太粗與太細都是缺陷

  省政協委員王家輝說,龍江菜目前給人的感覺就是兩極分化,做工不是太粗糙就是太精細。

  做工太粗糙體現在選料上,如今菜系對原材料的要求都非常精細,比如粵菜,所需原材料的品質、產地都是固定的,而龍江菜就沒有標准。做工太精細則在一些大飯店有所體現,他們把龍江菜進行改良,失去了原汁原味。相反,一些中、低檔飯店的龍江菜則非常有特色。  

  權威聲音: 龍江菜推廣已緊鑼密鼓

  省旅游協會秘書長朱繼英說,在去年3月召開的全省旅游工作會議上,確定了重點要做好龍江菜的對外宣傳工作。省旅游協會編寫了《黑龍江旅游特色飲食》的小冊子,已在哈市各大賓館、酒店及一些公共場所發放1萬冊,使更多的外地游客了解龍江菜、喜歡龍江菜。

  省餐飲協會秘書長任家常說,應該多學習外省市的先進經驗。如四川把發展川菜作為政府業績考核目標,提出『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要有川菜』;揚州推出『淮陽菜之鄉』;煙臺則打出『魯菜發源地』的旗號;東北三省中『吉菜』聲譽日隆,把『吉菜』開發列入『十五』發展規劃的重點。

  任家常介紹,『吉菜』的餐飲文化、技術推廣開發工作開展的不錯,財政調撥40萬元專項經費用於『吉菜』的研制和開發,先後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等地舉辦『吉菜美食節』等推介活動。我省應借鑒吉林省的經驗,把開發、培育、推廣龍江菜作為帶動我省農、副、土、特產品深加工和相關產業發展的龍頭來抓,列入政府專題推進的重點,盡快把我省餐飲業培育成與旅游業相互補充的新的支柱產業。

責任編輯:路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