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3日訊 學習實踐活動中,有關科研院所針對查找出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明確工作思路,將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落腳點放在提昇科研水平上來,努力實現本單位各項事業的更好更快發展。
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提出下一步工作的重點是整合科研資源,做好重大科研項目。一是進一步整合所內科研資源。在具有核心競爭力和研究特色的學科領域布設科研力量,全力培養能攻關、能打硬仗的科研創新集體。加強對青年科研人員的培養,多壓擔子,多指導、勤溝通,給予其充分施展纔能的機會。同時,要求科研骨乾和學術帶頭人在教學生、做科研的過程中要同步帶出優秀的科研團隊;在抓項目、出成果的同時帶出優秀人纔,使青年科研人員的創新能力有明顯提高。二是集中精力做好重大科研項目。加強重大科研項目的管理,確保在研的國家97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公益性行業專項、財政部修繕購置項目、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所長基金項目等順利實施。建立嚴格的項目績效考評制度和切實可行的項目合作機制,制訂出臺《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科技外事管理辦法》、《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創新基地科研與開發崗科研人員科研業績考核辦法》、《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橫向科研項目管理辦法》、《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縱向項目經費管理辦法》等管理辦法,鼓勵項目組與國內外相關科研機構的合作與交流,確保重大科研項目取得國際一流的科技成果。三是重視科研項目的過程管理,規范結題驗收,制定《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科技論著與成果獎勵辦法》,及時組織成果鑒定和申報獎項,加強對科研項目中涉及知識產權的保護。四是結合汶川地震工程震害的系統總結,對近年來的研究工作進行全面反思,進一步明確發展方向,確定新的研究重點,切實提高研究所科研成果在防震減災工作中的應用,為新時期防震減災目標的實現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提出要進一步提高科研水平,著重做好三項工作。一是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堅持以改革的精神,用改革的辦法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著力解決制約科學發展的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繼續實行全員聘用制,建立績效考核和解聘制度,積極探索實行人事代理,建立優秀人纔吸引獎勵機制,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以科學合理的、可操作性強的考核評價體系為基礎,構建起由工資、崗位津貼、績效獎勵、福利等多方面組成的科學合理的薪酬體系,充分調動起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二是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切實抓好2006—2020年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落實,在學科建設中切實做到具有前瞻性,體現可能性,發揮創新性,通過學科建設,積蓄科學發展的後勁。進一步加大所內原有科研機構戰略重組力度。全方位爭取課題,拓寬科研經費來源渠道。在選擇重點學科方向時,瞄准科學發展前沿和社會發展需求,切實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三是進一步加強人纔隊伍建設。堅持科學的人纔觀,繼續在優秀拔尖科研人纔和懂經營、會管理的優秀人纔的培養、引進、任用和激勵等環節上,紮實有效地開展工作,不斷培養出研究所事業發展所急需的高素質人纔隊伍,推動研究所各項事業高質量地發展。在加強人纔隊伍建設的同時,對職工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加強職工的培訓和教育,不斷提高團隊的創新能力。
黑龍江水產研究所明確了『堅持產業導向,立足自主創新,加強推廣應用,促進和諧發展』的總體工作思路,重點做好四項工作。一是整合科研力量,抓好學科建設。生物技術學科要以與魚類育種緊密結合為重點加強學科建設;魚類育種學科要以多出品種為重點加強學科建設;冷水性魚類養殖學科要以整合科研力量為重點加強學科建設;漁業資源與環境學科要以黑龍江的特色為重點加強學科建設。二是堅持以人為本,建設高素質的科技人纔隊伍。對所內4大學科12個專業方向的人員組成進行充實調整,改善學科隊伍的專業結構、層次結構和學歷結構,實現人纔資源的優勢整合。實行學科帶頭人責任制,由學科帶頭人負責學科建設規劃,制定科研計劃及組織學術活動,並承擔本學科或本專業人纔培養和梯隊建設任務,營造人纔成長的良好環境,建設一支梯次合理、素質優良的科技人纔隊伍。繼續實施在職人員培養政策,鼓勵中青年科技骨乾在職學習深造,有計劃地選送到國外的大學或科研機構進行深造。三是轉變工作思路,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和對外技術合作。積極承擔成果轉化和科技開發項目,加快現有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積極爭取國家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和地方科技開發資金支持,推廣科技新品種、新技術和新產品,以科技進步推動漁業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加強『所企合作』,依托技術優勢,繼續保持與天津天祥公司、清河林業局的合作,積極推動與山西水產研究所冷水性魚健康養殖、新品種開發及黑龍江省鏡泊湖水產養殖場蒙古紅?繁殖的技術合作。四是搶抓發展機遇,改善科研條件。抓住國家對農業投入大的良好機遇,認真搞好基本建設總體規劃,重點做好魚類應用基因組研究中心、渤海站三期工程、大馬哈魚鱘鰉魚增殖放流站(野外工作臺站)、資源調查船等重大項目的論證工作以及2010年至2012年的修購項目爭取工作。力爭通過一個時期的建設,使科研條件達到國家一流水產研究所的水平。
省科學院提出要在區域科技創新體系中發揮骨乾和引領作用,努力成為區域性、開放式、先導型、多元化的科技集群;成為省科技創新源泉的組成部分、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的示范基地、聯系省內外科技力量的橋梁和紐帶;成為省政府調控科技發展的戰略預備隊、實施新型工業化的突擊力量。一是緊緊圍繞老工業基地的振興,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調整科研布局結構和課題結構設置,有的放矢地培育能夠引領產業發展的大項目。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契機,積極爭取與中科院北京分院聯合,提出在我省共建研發與轉化示范基地的建議,提昇研發水平,加速成果轉化,加強科技創新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二是在建好高技術研究院、大慶分院的同時,抓緊省內工業類和重點公益類科研機構的整合,提出資源整合的意見,壯大綜合實力,拓展輻射能力。根據省經濟發展新格局和支柱產業的需求,調整研究院所、重點實驗室、中試基地工程中心的方向,增強進入主戰場的能力和作為。三是建立完善『公開、公正、開放、流動、競爭』的運行機制,在選拔任用、項目遴選、人纔培養和獎勵分配上狠下功夫,通過機制的力量和作用,促進想乾事肯乾事能乾成事的人得到鼓勵和實惠,促進重大科技成果的產生與轉化,促進優秀中青年科技人纔脫穎而出,促進科技要素變成資本流動起來。四是切實加強隊伍建設,努力提高領導班子整體素質,提昇主要領導駕馭全局的能力;加大乾部輪崗和交流的力度,選拔政治堅定、熟悉業務、作風朴實的青年乾部到基層領導崗位鍛煉提高;通過自身培養和外部引進,解決各類各層次人纔短缺問題,強化培訓,努力提高科技隊伍的創新能力和人員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