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全國科技管理系統廣大乾部職工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改革,開拓進取,紮實工作,為促進科技事業跨越式發展,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了積極貢獻,湧現出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個人。為表彰先進,弘揚正氣,振奮精神,激勵廣大科技管理系統乾部職工進一步做好新時期科技工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科技部決定,今年表彰一批全國科技管理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圍繞黑龍江省科技工作發展,東北網記者進行了系列采訪。 |
東北網2月15日訊(記者 邵奇)東寧縣科學技術與信息產業局始終堅持以適應縣域經濟發展為根本要求,集成科技資源,以加強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為宗旨,以觀念創新引領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和技術創新,以科技進步促進縣域經濟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昇級,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橕部門。
加強管理創新實現科技進步工作的『首位工程』
建立了以科技進步《『十一五』計劃綱要》、《引進人纔獎勵辦法》、《科技三項費使用管理辦法》、《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為主的完備的科技政策體系,將科技進步工作納入了縣域經濟發展的重點內容,使科技與信息產業局不僅僅限於科技的行政管理部門,而且是立縣型的財源建設項目的重要推進責任部門,形成了黨政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責任單位配合抓,各級領導層層抓科技進步的工作態勢,全縣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達58%。全縣科技投入不斷增加,科技三項費列本級財政決算支出比例由2005年的1.1%提高到了2007年的1.28%。縣科技與信息產業局是全縣招商引資先進單位、支農建設有功單位、工業經濟建設有功單位和縣財源建設先進單位,連續三年通過全國科技進步考核。
加強服務創新促進科技進步工作的特色發展
圍繞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昇級和新農村建設兩個重點,整合資源,重點建設以縣生產力促進中心為主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共培育科技項目56個,爭取專項資金1200多萬元,開展諮詢服務48次,引進人纔167人,引進轉化科技項目28個。孵化省級民營科技企業17家,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2億元以上,稅金2000萬元以上。建設了東寧縣對俄科技合作產業開發基地,是黑龍江省對俄星火科技國際化示范基地試點縣;開展了俄羅斯木材引進與深加工等6個對俄科技合作項目。
連續六年建設對俄農業產業化科技合作示范基地面積3000畝,帶動企業累計投入項目建設資金18000萬元。投資15萬元建設了高標准的新農村科普書屋,連續十七年承擔了全縣農民科技節和科普之冬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工作。全面負責東寧縣新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建設了縣新農村信息網絡平臺與6個鎮84個村的標准化信息服務站,102個村全部實現了信息的網上發布與查詢,完成了人口地理信息與農業數據庫的建設,推廣應用了6個智能化農業專家系統,選派了6名新農村信息特派員進鎮駐村開展科技信息服務工作。先後被列為全國『信福工程』試點縣、全國農村信息化村村通工程試點縣,全國智能化農業專家系統應用試點縣,獲得了牡丹江市農村信息化建設先進單位。
加強技術創新提昇科技進步工作的綜合實力
共計實施國家級科技項目7項,省級科技項目14項,市縣級科技項目28項,獲全國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全國星火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級重點新產品一項,省級科技成果4項,市級科技進步二、三等獎6項,市級技術創新獎18項,科技成果轉化率為92%。先後聯系了國內外知名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24個,知名專家學者近百人,成為技術創新的強大智力後盾。
完成了低質煤制油、油頁岩綜合開發利用、煤氣廠建設等三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以『政產學研介』的形式開展了東寧熱電廠循環流化床鍋爐『煤拔頭』聯產油、氣、熱、電工業示范工程項目建設,成為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的一個案例。成功引進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的1億美金和黑龍江省能源環境研究院的新技術在東寧縣落地生根,實現了我國第一個煤制40萬噸/年輕質燃料油項目的產業化。
從新疆石河子市引進的棗樹苗木試栽,突破了我省無棗樹栽培的歷史。承擔的東寧口岸地區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項目順利通過省級專家組的論證。所開發的『膠原鹿骨粉』這一高技術產品成功實現了與哈爾濱三精藥業的產業市場嫁接開發。全力開展『科技促進黑木耳產業昇級綜合服務平臺』建設,重點推廣液體菌種在黑木耳工廠化生產中的應用技術,成立了食用菌研究中心,采用工廠化集中制菌、千家萬戶分散經營出耳的『公司+農戶』的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模式,實現了黑木耳產業化生產格局。全縣黑木耳生產每年增加收入6400萬元。全縣的袋栽黑木耳也由2005年的3億袋迅速發展到5億袋,被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中國黑木耳第一縣』稱號,並被列為全國首批科技富民強縣試點縣項目計劃。同時與東北農大合作開發了『利用豐富的菌糠資源生產生物有機肥料』項目,被列為國家財政部支持的產業技術成果轉化專項計劃,達產後年生產能力可達22萬噸,佔黑龍江省總需求的6.3%左右,佔全國總需求的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