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村官』的『成績單』
東北網2月16日訊(張時記者顧碩)2008年初,密山邊防大隊101名警官分別被駐地黨委政府任命為154個行政村和7個社區的民警『村官』,密山市也率先實現了每個村(社區)都擁有一名警官『村官』的目標。對於民警『村官』們這一年的工作,村民們贊不絕口,對他們給村裡帶來的變化如數家珍:治安環境好多了;矛盾糾紛少多了;弱勢群體歡笑了;電腦活起來了;警務室圖書屋開到家門口了……
入戶走訪,治安環境好多了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如何動員群眾,依靠群眾建立治安防控網絡。民警『村官』們充分發揮貼近基層群眾、了解群眾需求的優勢,宣傳發動群眾共同參與到治安綜合治理中來。一年來,101名民警『村官』對轄區的常住人口進行了3次全員額的走訪,走訪過程中,廣泛宣傳安全防范常識。隨著宣傳發動工作的不斷深入,群眾的防范意識逐漸增強,紛紛用各種形式支持治安防控工作。在奧運會期間,白泡子鄉長林子村群眾自發地成立了『奧運安保志願者服務隊』,每天對長林子村進行巡邏;和平鄉的朝鮮族村——東明村的老年人也自發地成立了老年協會巡邏隊,對東明村進行不定期地巡邏,並在08年5月,協助派出所抓獲兩名入室盜竊違法嫌疑人。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在各邊防派出所的指導下,101名民警『村官』已經建立起了三張治安防控網:一是覆蓋154個農村的報警網,在轄區治安復雜的地段和主要出入口建立了19個報警點,在報警點設置了警燈、警牌;二是實行『鄰裡守望』制度,組織責任心和防范意識較強的商店店主、在家的老年人等治安積極分子作為守望人員,一發現可疑人員,立即報告民警『村官』;三是建立健全244個群防組織,1303名聯防隊員進行不定期巡防。通過民警『村官』們的努力,2008年,154個行政村的可防性案件較2007年同比下降9.8%。
主動化解,矛盾糾紛少多了
針對轄區因征地補償、拆遷改造、土地糾紛引發的矛盾糾紛較多,信訪案件層出不窮,民警『村官』們深入轄區摸排情況,掌握矛盾糾紛發生原由,主動上門充當和事佬,全力調處化解矛盾糾紛,把找准問題癥結作為化解矛盾糾紛的關鍵環節來抓。堅持情理法相結合,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依法引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做思想工作。民警『村官』們通過化解矛盾糾紛的積極作為,不僅架起了群眾之間相互信任的橋梁,消解了矛盾雙方心中的怨氣,更讓村民們切身感受到了派出所民警執法為民帶來的實惠。承紫河邊防派出所民警『村官』李宗傑成功制止轄區村民越級上訪事件;盛榮邊防派出所民警『村官』馬秀強采取為上訪戶家庭送溫暖、為信訪人送法律、為其子女送關愛等措施,真情感化了一名連續三年上訪的老上訪戶,最終達到了平訪、息訪的目的。2008年全年,民警『村官』們已妥善化解各類矛盾糾紛800餘件,先後收到群眾感謝信21封、錦旗37面,有效維護了轄區和諧穩定,受到了地方黨委政府和轄區群眾的廣泛贊譽。
播撒愛心,弱勢群體歡笑了
弱勢群體的安危冷暖一直牽動著民警『村官』們的心,『村官』們經常上門走訪,到家中坐坐、到炕上嘮嘮,了解他們生活上的困難,千方百計地幫助解決。在具體幫扶過程中,『村官』們重點狠抓了走訪摸排、結對幫扶、多方聯動這三個環節,確保轄區內每名弱勢群體都能得到及時有效、細致入微的關懷幫助。在走訪活動中,積極對轄區孤兒、單親家庭子女、特困群眾、孤寡老人的生活情況進行走訪調查、梳理登記,切實掌握每名弱勢群眾的生活狀況、主要經濟來源和監護人等具體情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措施明確。在此基礎上,還為每名弱勢群體建立起獨立的《弱勢群體檔案》,記載家庭環境、生活現狀等動態性信息,確保每周至少開展一次走訪慰問。民警『村官』們還主動向駐地黨委政府匯報關愛弱勢群體情況,爭取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的支持。目前,民警『村官』們已將16無助兒童和52名孤寡老人納入了政府的救濟范疇,同時也廣獲社會各界的援助,地方各類企業和個人通過民警『村官』們的幫扶渠道為弱勢群體捐款捐物折合現金7萬餘元。
科技興農,電腦活起來了
提起村裡的民警村官,村民們就豎起大拇指,贊不絕口:『他們一來,家裡的電腦就活了。』民警村官在村中工作發現:現在的農村生活一天天的好起來了,日子過的舒心了,物質生活也得到了滿足,村裡也有居民買了電腦,但他們大多是用電腦玩游戲、看電影。為了幫助村民們掌握E時代的信息工具,在網上了解各類農產品價格,查詢致富的信息,民警『村官』們便在村裡搞起了『副業』:村官們手把手教村民學電腦,教他們上網、查詢農業科技信息,發送電子郵件、發布BBS征詢各類農業生產難題。一石激起千層浪,網上衝浪顯身手,享受網絡時代的便利,不再是城裡人的專利了。入冬以後,昔日打牌、喝酒的農民們,都躲在家裡忙著給自己『充電』學習。網上信息交流,現如今也成為了村民們相互溝通的主要渠道,村民們利用互聯網這個信息平臺,在浩瀚的知識海洋裡盡情的暢游,關注國家的方針、政策,學習種植、養殖科技知識和生活常識,渴望新知識、新技術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了,邁向新農村建設的腳步也越來越快。
文化興村,警務室圖書屋開到家門口了
由於農村精神文化生活貧乏,各種低俗趣味文化乘虛而入,賭博、酗酒現象層出不窮,農村治安環境也深受影響。民警『村官』們在入戶走訪中發現,邊防警務室雖然建在了農民的家門口,但農民除了代辦戶口、處理案件等事情需要民警幫助以外,他們不會到警務室來。怎樣纔能讓農民把家門口的警務室當做活動室,時常來串串門、嘮嘮嗑,還能學到各類科學文化知識呢?民警『村官』們靈機一動:農民缺乏科普知識和致富信息,如果在警務室建起愛民書屋,為農民提供各類書籍,一定能夠吸引農民來到警務室讀書,拉近警民感情。於是,民警『村官』們多方爭取支持,並結合實際自主創新,提出了利用布局合理、遍布社區和農村的警務室建設愛民書屋的方案,方便村民閱讀致富書籍。警務室還為村民辦起了讀書講座,在農村『種植文化』,不斷豐富村民文娛生活,引導村民摒棄陋習,培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008全年,民警『村官』們已經依托邊防警務室建成愛民書屋15個,收藏圖書3000餘冊,期刊、報紙數十種,全年365天向村民免費提供借閱服務。文化的小樹苗栽種在農村的黑土地上,村民們的問候語也從『你今天喝了多少』變成了『你今天看了哪本書』,農民的腦子充實了,治安形勢也有了較大轉變,農村內各類案件同比去年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