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4日訊(記者顧碩 邵奇)美的誘惑和高額利潤的驅動,促進了美容業的快速發展。據了解,2008年美容、美發業的投訴為204件,佔服務類投訴的13.9%。部分消費者花錢接受服務後,不但『舊貌』沒有換『新顏』,而且發生事故後連『舊貌』也不能恢復,造成毀容。
主要原因
沒有衛生行政部門批准,沒有行醫執照,就擅自開展醫療美容業務。
非法出售、使用『三無』化妝品。不按程序操作,不作試敏試驗,不同皮膚一樣對待,拿人的臉做『三無』化妝品的『試驗田』。
衛生條件差,即做醫療美容又做生活美容,交叉感染經常發生。
虛假承諾,花言巧語引誘消費者接受服務。
案例
哈市消費者嚴女士2007年6月25日在一家美容水療館經美容小姐推薦購買了一張價值1380元的美容卡,剛辦完不久,美容小姐又向她推銷終身卡、金卡、銀卡等其他美容卡的優惠項目,並稱高級別美容卡不但包括面部美容服務還包括各種足底、腰部、腿部按摩等服務,用的產品都是進口的,嚴女士抵擋不住美容小姐的誘導,最終花了6800元辦了一張終身卡。在隨後的服務中,無論是服務質量還是美容產品質量都與美容小姐宣傳的大打折扣,嚴女士於6月30日投訴到哈市消協,經市消協調解,經營者為消費者退回美容服務費5000元。
消協提示
加強對美容業的監督管理。嚴格執行衛生部2002年5月1日發布施行的《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嚴格審查執業人員資格,任何單位和個人,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並經登記機關核准開展醫療美容診療科目,不得開展醫療美容服務。
要加強科學美容教育,美容者應加強學習,努力掌握健康、科學、合理美容的有關知識,樹立正確的美容觀,慎重對待美容,特別是醫療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