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0日訊 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的就業心理也變得日趨成熟,不斷地、鍥而不捨地在緊張的就業空間中找尋著新的發展機遇。而教育部剛剛發布的《國家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公告》更是讓他們更加清楚地看到了這種就業危機中蘊藏著的種種良機。
大學畢業生:找尋新機遇
聲音1 避開城市就業高峰去需要人纔的西部
發言人:東北農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赫洋
我周圍處於就業困境的例子比比皆是,何必非讓自己陷在繁華的都市裡輾轉鏖戰?如果不能順利找到工作,我願意避開城中就業高峰,到中西部就業。雖然中西部地區可能生活條件會比較艱苦,可是如果我們留在發達地區找不到工作,仍然不會生活得很好。現在西部缺人,國家又有優惠政策,對畢業生來說是件好事。再說,我學的這個專業是農林經濟管理,本來也是適合到基層發展的。
聲音2 到基層開拓發展新空間
發言人:東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徐昊亮
《公告》中到基層就業的優惠政策很吸引我。我已經在大連一家規模很大的獸藥企業中找到了工作,可是我仍然很渴望到基層工作,所以我還想到省農墾總局的大型招聘會上再看看。現在農場發展得很快,很需要人纔也很重視人纔。大學生到了基層反而可以躲開城市激烈的競爭,獲得大展拳腳的機會。如果乾得出色,發展前景更加可觀。現在交通越來越便利、城鄉差距越來越小,到基層工作,也並不意味著要與大城市生活絕緣。
此外,《公告》中入伍服義務兵役的政策我覺得也很不錯。我們學校中就有人報名入伍了,待遇很好的,回來的時候還立了三等功。穿軍裝對很多男生來說,都是不小的『誘惑』。
聲音3 這是當老板的好機會
發言人:哈爾濱工業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碩士生畢磊
一直覺得給別人打工不能完全發揮自己的能力,這次的好政策讓我有了創業的衝動。現在工作很不好找,沒有必要勉強自己為別人工作。如果我們自己創業,我們也可以變成用人單位,還可以解決其他人的就業問題。
聲音4 參與科研項目是不錯選擇
發言人: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碩士生高洋
以前我曾經去過山西當了一年的大學生志願者,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的力量太微弱了,根本無力改變什麼,必須要積蓄了力量之後,纔能真正為西部做點事。我認為要積蓄這個力量,就應該用自己的智慧去參與那些對地方、對國家發展有益的科研項目。
聲音5 願意報考鄉鎮衛生機構
發言人:哈爾濱醫科大學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李娜
我不打算考研,想在本科畢業之後就腳踏實地找份工作。我很願意到基層或者中西部去工作,我認為面對一份有前景的工作是不應該在乎工作地點的。在基層工作,或許還會得到更廣闊的舞臺、更多人的認可。如果能找到一份與專業對口的工作那就更好了,可以更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倘若縣衛生局或是鄉鎮衛生機構招人,我會很樂意報考的,這些單位的工作也是很穩定的。
聲音6 到中小企業中尋求新挑戰
發言人: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本科生張妍
作為我個人講,我很喜歡選擇到中小企業工作,因為企業這個平臺可以給我很多發展機會。《公告》中『對企業招用非本地戶籍的專科以上畢業生,各地城市應取消落戶限制』政策也很切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大學生剛工作時,可能工作地點不是很固定,有時可能會在一個城市工作一段時間後又調往另一個城市,這條政策可以解決很多麻煩。
教育部門:需多方合力落到實處兌現扶持政策『不打折』
地方配套及細化政策正由我省人事和社會保障部門牽頭在制定過程中
『「20條」是鼓勵、幫助大學畢業生就業的超常舉措。』黑龍江廣播電視大學黨委書記姜樹卿認為:『教育部公布《國家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公告》,出臺20條新舉措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是繼1月16日下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采取8項措施後,2個月中國家又采取的超常舉措。』
『這是教育部首次以公告的形式宣傳、告知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多年從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省教育廳學生處處長張明華說,公告『20條』分為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到中西部地區就業、鼓勵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積極聘用優秀高校畢業生參與重大科研項目、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就業和自主創業及強化對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援助等五個方面。『《公告》是《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的細化條文版和宣傳版。』
《國家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公告》印刷版堪稱『大幅海報』:長100厘米,寬80厘米,采用黑體大字號印刷。張明華介紹說,此次教育部面向全國共印發了3萬張《公告》,其中下發給我省1000份,目的是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的宣傳,讓每一名畢業生都能夠了解、熟知有關促進就業政策。目前,我省已將1000份《公告》發給省內各高校,要求各高校加強宣傳,張貼在宣傳欄、教學樓、圖書館、食堂及宿捨等學生集中的公共場所醒目處,便於學生及時了解、掌握就業政策。
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國務院及教育部等相關部門計劃於3月底4月初召開200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促進會議,進一步推進大學生就業工作。教育部與有關部門正在組織編寫《國家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解讀手冊》,將對相關政策進行詳細解讀,手冊將於3月底下發。同時要求各高校結合本校實際,編寫就業服務小冊子,讓每一名畢業生都清楚了解各類就業政策、就業手續和就業服務內容。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針對《通知》和《公告》的地方配套、細化政策,目前我省正由人事和社會保障部門牽頭在緊鑼密鼓地制定過程中。具體內容包括拓寬就業渠道、基層就業優惠政策、取消制度性障礙、吸納畢業生享受補助、自主創業扶持措施、加大就業及指導服務、強化實習實踐活動及困難畢業生援助就業等。配套政策涉及人事和社會保障、教育、財政、公安、工信委、國資委、科技、工商、稅務、銀行、組織部和宣傳部等諸多部門,已經先後征求了2次意見。待各部門會簽後,配套政策將以省政府文件形式出臺。
『幫助高校畢業生及時准確了解就業政策、讀懂政策、用好政策很有必要。』大學畢業自主創業已經3年的朱仰慶認為,出臺促進大學生就業政策關鍵在落實。社會各界和相關政府職能部門要形成合力,細化具體配套措施,兌現扶持政策『不打折』,杜絕在政策落實過程中的『中梗阻』現象。
『教育部《公告》既有對先前《國務院辦公廳通知》舉措的重申、細化,也有拓展和補充,大大地擴展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渠道和途徑,相信一定會推動今年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姜樹卿如是說。
家長想法各異 歡迎政策『及時雨』還盼政府『搭好橋』
指導孩子用好政策闖天下
機關乾部王英:支持女兒自己創業
『我女兒可以自己創業,也可以到基層、中西部地區支邊、做義工,只要對孩子將來的發展有幫助,我都會支持她。』大慶市機關乾部王英是一位開明且有遠見的母親。王英的女兒在哈工大管理學院學國際經貿,今年畢業。王英說,上周我女兒剛參加完一場招聘會,很多單位不管她是否優秀,就因為是女孩,根本不收她的簡歷。她硬交了幾份,到現在都沒有回音。
王英說,國家在這個時候出臺大學畢業生就業優惠政策真是『及時雨』,這些政策既有針對到基層、到中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的,也有到中小企業就業、自主創業的,還有參加國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項目的,這給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孩子提供了很好的選擇方向。現在的大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更應該到艱苦的環境中磨煉意志、積累經驗,這對孩子今後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而且欠發達地區也需要內陸人纔的智慧幫助其發展,這也是回報社會、減輕社會負擔的一種方式。我女兒大一就入黨了,喜歡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有愛心,有闖勁,我覺得自主創業的政策比較適合她。
記者了解到很多機關乾部都調動自己各方面的關系給孩子安排工作。對此,王英說,孩子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不贊成她一畢業就去考公務員,我們都是從基層乾上來的,艱苦的環境更能鍛煉人。王英的擇業觀深深影響著女兒,在她眼前有著廣闊的就業天地,相信無論選擇哪一條路最終都將通往成功的彼岸。
好政策還需政府推動
林區養蜂人王桂英:能在城市落戶太好了
『能落戶可太好了,我兒子肯定去。』一聽說專科以上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就業,各地城市可取消落戶限制,王桂英迫不及待地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兒子。王桂英在伊春林區靠養蜂維持生活,她不希望兒子以後像她一樣,所以辛苦供兒子在黑龍江東方學院學物流管理。去年兒子畢業後,在哈爾濱一家房地產公司做銷售,後來那家公司不景氣,他又和同學去北京找了一家網絡公司打工。王桂英做夢都希望兒子能成為城裡人,對於落戶的政策她以前想都不敢想。
高興之餘,王桂英心裡又犯起嘀咕:『我兒子找工作時去了好幾家中小企業,可那些企業都說受經濟危機影響不招人,如果政府能組織招人的中小企業一起開個招聘會,那就好了。』
哈爾濱市婦聯家政的家庭保育員李素珍也有和王桂英一樣的擔心。李素珍的兒子在齊齊哈爾大學讀書,她說,『如果我兒子畢業後去西部地區或者服兵役,真能得到鍛煉,我肯定會支持,可我聽說之前去西部支邊的大學生很多被「撂了荒」,希望政府可以組織有關部門給孩子提供適合的崗位。』
從王桂英和李素珍的擔懮中可以看出,她們對大學生就業新政非常歡迎,只是希望這些好政策能層層落實,做得更實些。
政策雖好更希望工作穩定
公務員劉勇:捨不得孩子吃苦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家長仍然逃不脫『鐵飯碗』觀念的束縛,對就業優惠政策他們交口稱贊,卻不肯放手讓自己的孩子去闖,牡丹江市公務員劉勇就是這樣一位父親。劉勇的女兒在黑龍江工程學院學會計。知道了就業新政的消息後,劉勇說,大學畢業生到中小企業有利於中小企業的發展,而且薪水也不一定低,只是很多大學生覺得面子上過不去。可當記者問劉勇是否願意女兒去中小企業工作時,他坦言,不希望。他說女兒上中學時,就想讓女兒假期到農村去體驗生活,他都聯系好了一個農村貧困家庭,結果他愛人捨不得,硬是別著沒讓去。那離家還不算遠呢,如果說到中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就更不可能了。
『你看《鄉村愛情》中的謝廣坤,謝永強大學畢業要回村創業,他說什麼也不肯,這很現實,謝廣坤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家長的心理。』劉勇坦言,『這幾個政策裡面,我覺得參加國家、地方重大科研項目挺好,不過我女兒的專業不適合。』對於到中小企業工作,劉勇說:『我還是想讓她到大企業,相對穩定些。』
想讓孩子去接受鍛煉卻又捨不得,總想給孩子安排得『一步到位』,像劉勇這樣的父母們再矛盾下去,恐怕會錯過國家出臺的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