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30日訊 記者近日從哈爾濱市檔案局了解到,《哈爾濱市職工檔案管理辦法》已於1月15日開始實施,今後職工憑身份證就可以到檔案管理部門查閱自己的個人檔案。這意味著很多人將有機會看到一度『與本人終生不見面』的個人檔案。
一張登記表關乎後半生
2008年10月的一天,哈市檔案館來了一位神色焦急的女士。她曾經上山下鄉,但返城後人事檔案中並沒有記載這段經歷,她急切地想找到1976年自己上山下鄉時的依據,辦理養老保險,為下半生尋求保障。
該女士講述了她的『意外』,自己年輕時和很多同齡人一樣在農場度過了青春歲月,後來因病返回城裡,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對返城後從事靈活就業的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可以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但當她去辦理養老保險時,一查檔案纔發現,裡面根本沒有記載上山下鄉的經歷,無從查證其當年上山下鄉的事實,後來幸虧檔案館幫她找到了當年上山下鄉因病返城登記表,纔讓她順利地辦理了養老保險。
而讓道裡區居民孫先生郁悶的是,由於檔案中缺少中級職稱資格評定材料,至今無法參加副高職評選。原來孫先生在1963年參加中醫考試被錄取,獲得中級職稱資格,但檔案中沒有這份證明,後來他多次調閱市政府、市委、組織部、人事局等部門檔案,證明其中級職稱資格有效,纔取得了評高職的資格。
孫先生說:『沒想到自己的檔案居然有疏漏,幸虧自己及時發現並進行了修改,否則耽誤了人生大事。更多人也許一輩子也沒有機會看到自己的檔案,是否出錯,也就不得而知了。』
牛皮紙袋裡都有什麼
『上學時,自己學籍上老師的評語是什麼;工作了,上司如何評價自己的表現……』很多人都不知道小小的牛皮紙袋裡究竟裝著什麼,寫著什麼,因為人事檔案查閱規定,任何個人不得查閱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親屬的檔案。
據哈爾濱市檔案館工作人員介紹,個人檔案的內容一般包括個人履歷、學歷學位、崗位職稱、獎懲、工資、退休等,以及其他反映個人情況的材料。它關系到出國、昇學、就業、昇遷、結婚、生育、退休養老等方方面面。該《辦法》實施前,不允許職工查閱個人檔案,即使經過申報、審批等一系列程序,也要由檔案管理人員代為查閱,頗為麻煩。
哈市檔案局法規處處長張國君說,人事檔案與本人終生不見面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有它特殊的歷史背景。尤其是個別檔案帶有人格評價內容或信息記載錯誤,這種檔案不公開狀態使公民完全喪失了依法維護個人聲譽和信用的機會。
公開檔案信息減少檔案差錯
記者對一些居民隨機調查了解到,大多數被訪者希望看到自己檔案的內容,他們認為除了檔案中一些乾部考查材料、群眾意見匯總等涉及保密的內容仍需繼續保密之外,像個人基本信息、學歷、用工合同等情況應該允許本人查詢,以免錯漏。『給自己做的記錄本人都不能看,要這樣的檔案還有什麼用?』居民賈先生很不解,也有居民表示,檔案公開後,如果當事人看到對自己不利的評語和記錄,會對工作和生活產生負面影響。
『很快,哈爾濱市民就可以憑身份證查閱自己的檔案。』張國君處長說,現在老百姓辦理社保、低保、醫保、退休等都離不開個人檔案,檔案信息越公開透明,越能減少檔案丟失、錯誤的幾率,《哈爾濱市職工檔案管理辦法》出臺後,職工在查閱過程中能夠及早發現問題,並按要求加以完善,保證檔案齊全完整,可以防止因檔案缺失出現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