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3日訊 『不買房子,也可以提取公積金,3個工作日便可到賬。』近日,一些中介公司打出這樣的廣告,記者從黑龍江省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了解到,公積金是一種定向使用的長期住房基金,提取有嚴格規定。那麼,中介公司是如何『另闢蹊徑』提取公積金的呢?記者對其進行了暗訪。
代辦費
依據賬戶金額而定
1日,記者撥通了某中介公司的電話,稱要辦理公積金提現業務,同時對方將見面地點定在了南崗區宣化街附近。10時許,一名中年男子出現在約會地點,該男子稱,不管是省、市公積金他都能夠提現,首先去公積金管理中心填寫一份《公積金提取單》,再將身份證一並交給他辦理即可。當記者表示自己無意購房而是想買車,並且自身沒有重大疾病等,不符合提取公積金條件時,該男子表示,他與房地產、銀行等工作人員很熟悉,辦理起來自然有『門道』,中間細節就不便被外人知曉了。至於代辦費要依照賬戶內金額而定,5萬元以上者按5%的比例收取,5萬元以下按8%收取代辦費,只要3個工作日記者就可拿到現金支票。據了解,由於住房公積金屬專款專用,提取需具備10餘個條件,使得一些有住房或不符合提現要求的職工為了獲得短期利益,將公積金提現用作炒股、購車等其他消費。
靠『關系』
偽造材料非法提現
據省公積金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講,在以往的工作中曾遇到過某些不法中介機構違規提取公積金的行為。由於在提取公積金時需要提取者向銀行和公積金管理部門提供購房合同的原件和復印件等證件,於是一些不法中介機構就開始利用自己與房地產經銷商等部門的多重關系,通過偽造實際並不存在的房屋買賣合同、房屋買賣契約、稅務憑證等材料,試圖蒙騙相關審核部門的審批。而在通常情況下,工作人員不容易對偽造材料進行識別。
中介套現
屬違法行為
對此,黑龍江省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趙主任表示,個別市民與中介公司『設計』提現公積金的行為是違法的,成為公積金管理和運行中的一個隱患,但目前還沒有相關法律言明對非法套取公積金行為的具體懲罰措施。作為服務部門的公積金管理中心也沒有權利對違法提現的行為進行追求和處理。趙主任提醒廣大市民,不能隨意將身份證等材料交給他人,以防不法之徒另作他用;而一些不法中介往往沒有穩定的辦公地點,待市民交完巨額代理費後,便會攜款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