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4月9日訊 目前,哈爾濱市很多餐館都會為顧客提供一種由透明塑料膜封裝的一次性消毒餐具,杯、碗、碟、勺齊全,上面往往還印著『衛生部門檢測合格』等字樣,每套收費1元。然而,最近哈爾濱市工商部門對多家餐具消毒服務場所突查時發現,一次性消毒餐具行業內幕多多,產品比人們想象得要髒很多。這些號稱『消毒』的收費餐具,真正的消毒流程由誰來監督?近日,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調查和采訪。
被查企業無一合格
3月5日,哈市工商部門執法人員在道裡區菜庫街鑫悅餐具消毒有限公司看到,餐具分揀現場臭味撲鼻,地面污水橫流,衝洗餐具的水污濁不堪。其使用的洗滌劑是『三無』產品,有刺鼻氣味。生產車間內消毒機的溫度只開到六七十攝氏度,根本起不到消毒的作用。餐具包裝工人沒有穿戴工作服、口罩和手套。工人也沒有健康證。
而道裡區城鄉路208號地下室的哈爾濱旭日餐具消毒廠,其所謂的『消毒手法』與『鑫悅』幾乎一樣。一些餐具公司工人還說,餐具手洗更『乾淨』。
執法人員透露,被檢查的企業沒有一家合格。這些餐具消毒公司為節約成本,不僅將消毒設備當擺設,有的還用洗衣粉刷洗,甚至有的用火鹼。檢查中還發現,一些消毒餐具公司還存在營業執照注冊地址與實際經營場所不符的情況,有的甚至根本就未經有關部門審批,在偏僻處租賃一個經營場所,購置幾套簡單設備,就開張營業了。
正規餐具消毒行業的消毒流程大致是這樣的:工人從飯店收回已使用過的餐具——將碗、筷等分類——用溫水初洗、高壓噴淋,以去除雜質——使用洗碗、消毒一體化洗碗機,用90攝氏度高溫水清洗——經380攝氏度遠紅外消毒烘乾機烘乾、消毒——用食品級塑料膜密封包裝——裝箱並配送到餐廳。
一套餐具 飯店掙一塊二
消毒餐具堂而皇之登上餐桌的原因,主要是經濟利益驅使。
在哈市擁有多個連鎖餐飲場所的吳老板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飯店使用消毒公司的餐具,不用再購買碗、筷、杯等餐具。如果飯店餐具自行消毒,需花費人工、電費、水費以及常規損耗等,每套餐具成本0.8元,而用這種消毒餐具,就能省下這筆費用。飯店向顧客收取1元消毒餐具費,有0.6元支付給消毒公司,自己最少能賺0.4元。加上省下的0.8元成本,這樣每套餐具就省下了1.2元。如果每年接待顧客約10萬人次,就等於一年增加10萬餘元的收入。
近日,記者以剛開飯店需要消毒餐具為名,按照一家消毒餐具上提供的聯系電話打了過去。這家餐具消毒公司負責人介紹說,目前他們已向市區30多家餐館提供消毒餐具,生意很好。如果銷量達到一定的數額,每進一套餐具,他們只收0.5元,月底還會向餐館返還一定的費用。而在其他消毒公司,記者得到的報價是,每套消毒餐具價格在0.5元至0.8元之間,還有的消毒公司為爭搶生意把價格壓到了0.4元,並聲稱如果合作時間長、用量大,價格還可以再降。
職能交叉 造成監管盲區
哈爾濱市衛生局監督處處長夏中和介紹,從2004年起,國家取消了衛生部門對消毒服務機構的衛生許可證發放制度,消毒餐具公司注冊時不用事先取得衛生許可證就能辦理營業執照。『由於無法可依,我們無法對該行業進行有效監管。』鑒於該情況,目前他們只能參照《食品衛生法》、《餐飲具衛生消毒標准》等相關法規對進入餐飲行業的消毒餐具進行檢查,索要相關部門出具的檢驗合格單據,確定這些餐具是否合格。
哈市衛生管理所宣傳科科長劉志偉認為,如果按照『誰發證、誰監管』的原則,工商部門監管更直接。
哈市工商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消毒餐具配送這一新興行業未納入前置審批。工商部門早就取消了辦證必須實地查看場地的規定,也就對前來辦證的餐具消毒企業是否符合衛生條件無從掌握,辦證後的衛生專業問題應歸衛生部門管轄。現在,餐具消毒行業只要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就能營業,幾乎沒有准入門檻。
采訪中,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消毒公司負責人呼吁,無論消毒費用由誰買單,生產企業最關心的是盡快出臺相關規定,規范餐具消毒行業,避免市場惡性競爭,也讓消費者能用上真正的衛生消毒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