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9日訊 一提到機器人,可能很多人會想到電視上常見的畫面:外表酷似人型、能夠直立行走的、眼睛還不時放著綠光……可事實上,機器人的外形各不相同,有的可以像壁虎一樣在粗糙的牆面爬行;有的則『長』有長長的『觸角』;有的機器人就是一臺普通機器。近日,記者走進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哈爾濱工程大學的機器人實驗室,聽老師和同學們講述他們制造的機器人。
飛檐走壁
由哈爾濱工程大學機械設計制造機器自動化專業大四學生張群、胡亮、閆茂振和李學光設計的新一代鉤爪式爬壁機器人。
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起航活動中心地下一層的機器人實驗室,記者見到了這個長和寬在50厘米左右、有著六只『貓爪』的機器。張群告訴記者,這就是爬壁機器人。接通電源後,只見爬壁機器人的六只『貓爪』動了起來。張群說:『目前,國內外應用較多的都是吸盤式、負壓式和履帶式爬壁機器人,而我們研制的鉤爪式爬壁機器人是根據仿生學原理,利用像貓一樣鋒利的爪子緊緊鉤住牆壁,模仿壁虎進行攀爬動作。鉤爪式爬壁機器人存在著噪音小、功耗低等特點,主要用於攀爬凸凹不平的粗糙牆面。』
地下探秘
3月中旬,由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和香港科技大學合作研制的考古機器人研發成功。考古機器人是將傳統的考古發掘和先進的自動化科技結合在一起,是考古在自動化領域的一次大膽的嘗試,在國內尚屬首創,有助於我國傳統文明的發現和保護。
據考古機器人的設計者、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自動控制與機電工程學科部朱曉蕊副教授介紹,考古機器人整體設計采取了模塊化的設計方法,既可分體拆卸,並且易於組裝,因此可以組裝成直線式和車載式兩種結構,以滿足考古現場的要求。其目前主要應用場合為考古發掘現場具有下空空間的古代墓葬,而古墓葬內環境異常復雜,常常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氣體,因此利用這套智能預探測系統便可以預先探測到古墓葬內部的信息,有利於制定更加科學的發掘預案。
海底采礦
由哈爾濱工程大學E唯創新小組8位同學研制的海底采礦機器人,在2008年中國機器人大賽中獲得了冠軍。這個表面看起來四四方方的機器人卻能完成水底礦石采集、水下打撈、水底清理以及管道檢修等多種細致活兒,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鍛造能手
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研制的『鍛造一號』鍛壓機器人近日研發成功,並通過了現場鍛壓實驗。該機器人將傳統手工鍛造與現代機器人技術結合在一起,實現了自動化無人鍛壓生產。
據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曲東昇副教授介紹,我國是一個鍛壓大國,但大多數企業生產設備相對落後,工人勞動強度大、危險性大。鍛壓機器人由先進的電腦及程序自動控制,能完全代替人工,完成鍛壓生產過程中的連續上料、翻轉、下料等危險性高、簡單重復性、勞動強度高的工作,同時能有效降低勞動強度及危險性,提高生產的自動化程度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