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修路,歲歲翻漿。今年春季,哈爾濱市區路面的翻漿程度尤為嚴重。行駛在大坑連著小坑的路面上,司機們怨聲載道。修路、封路也使沿路店鋪生意一落千丈。一時間,市民們議論紛紛,去年剛修的路今年怎麼又不行了?
資料表明,1990年,哈爾濱的道路完好率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三。到2008年底,哈爾濱道路完好率僅為75%,排在了第十五位。
『這樣的路不僅影響生意,也影響哈爾濱的城市形象。』一位出租車司機說道,外地來的客人看到這種情況都會奇怪地問『哈爾濱的路怎麼這麼破?』
那麼,哈爾濱的路,出『路』到底在哪兒?關於哈爾濱道路翻漿、破損的原因,當地有關部門、專家、媒體都已經說得很透徹,如何解決卻至今沒有明確說法。目前唯一可以聽到的聲音就是修,但是怎樣能徹底修好?怎樣纔能確保不再翻漿?卻一直沒有明確方案。
當地一則報道稱,一位曾多年從事城市道路建設的業內人士透露,造成哈爾濱市部分道路剛修完不久就變形、破損、翻漿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施工質量問題。層層轉包後,一些施工單位為了節省作業時間和降低成本而偷工減料。
有市民問,如果采取事前公示制、事後問責制,還會有這樣的坑人路嗎?也有人建議政府相關部門,一旦到了翻漿路的施工適宜期,就要在車輛通行影響最小的夜晚搶工修復,尤其是一些對百姓出行影響較大的翻漿路。
可喜的是,哈爾濱市已開始對目前道路翻漿情況進行調研,下大決心治理好翻漿路。今後,哈爾濱在道路維修招投標上將嚴格保證質量,制定出臺保證金制度,道路『保質』期內出現問題,將扣留保證金。
責任編輯:路雲強